成中医大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中医大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CH1~ 最早儿科医生:扁鹊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被称为幼科之宗* (1)首倡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2)对小儿脉法、囟门诊法以及惊、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加以阐诉 北宋,钱乙,着《小儿药证直诀》* 学术思想: (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四诊中尤重望诊,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 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治疗上区分五脏寒热虚实证候,制定治则治法 创立新方、化裁古方作为五脏补泻方剂(如导赤散、泻白散、地黄丸、白术散、异功散) 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 明.万全,字密斋,着《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 学术思想: 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 治疗上“首重保护胃气”,强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 也”, 对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清.陈号正,号飞霞,着《幼幼集成》,详析指纹之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 清.吴鞠通,提出小儿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体质特点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 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注意要点 小儿指纹的辩证(选) ~CH2~ 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阴指机体的津.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 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小儿体质特点: 胖人多湿: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 燥热体质易患乳蛾.口疮.口糜 阳盛体质新生儿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 阴盛体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 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五脏病理特点: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心热易惊,肝盛易搐,肾虚易损) 心常有余:指小儿初生,知觉未开,见闻易动,具有心神怯弱,易喜易怒易惊.变态无常等特点肝常有余:指小儿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 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病因特点:外感因素,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治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 ~CH3~ 年龄分期:* 胎儿期(怀胎十月)→新生儿期(0-28天)→婴儿期(29-365天)(发育最快)→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7岁)→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春春期前(女12岁,男13岁)→青春期 (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岁到18~20岁) *围生期n: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天止 (小儿死亡率最高)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性 生长发育有一定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体格生长公式* 体重: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月龄 身高(cm)=70+7*年龄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部分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应 在出生后2~4个月闭合, 胸围:新生儿约32cm,一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 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 呼吸,脉搏次数:年龄越小越快 血压: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含有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 母乳含丰富抗体 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 密切母亲和子女的感情 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复 ~CH4~ 诊法-强调望诊,面部望诊 五色 囟门 指纹 (1)指纹~浮沉分表里:指纹显露主邪在表、深隐主邪在里。 红紫辨寒热:红主寒、紫主热。 淡滞定虚实:推之流畅主虚、不流畅又缓慢主实。 三关测轻重 (2)面部望诊 ~五色~(色青为风 色赤为热 色黄为食 色白为气 色黑为寒) 色青-多寒:青灰暗;阳虚。 乍青乍白:里寒重。 痛:里寒腹痛。 瘀:呼吸急促,肺气闭,气血瘀。 惊痫及惊风:面青晦暗。 色赤-多热:面红恶寒发热为风热。 实热为面赤气粗,高热烦渴。虚热为颧红潮热、低热起伏。虚阳上越为两颧艳红、面白肢冷、冷汗淋漓。 色黄-脾胃气虚:面色萎黄。脾虚湿滞:面黄浮肿。气血两枯:面枯黄 色白─虚证、寒证 色黑─寒、痛、瘀、水饮证 问诊-问个人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