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ppt全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ppt全解

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商 整体健康管理发起机构 北京康佰瑞健康管理机构 * 北京康佰瑞健康管理机构 中医基础培训 * 1、中医学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容。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 2、中医核心内容是什么?(理法方药)  应用中医理论诊法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贯穿起来的思维方法,包括诊治全过程的四个基本内容。理,指中医理论;法,指诊法治法;方,指方剂;药,指药物。即明确病因病机,确定预防措施或治则治法,组方遣药。 说起中医学大家都说是博大精深。但大道至简,这门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特色鲜明的学科,其实就是四个字:理法方药。 理中医的生理学与病理学。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气血等途径与四肢百闔,五官九窍等建立起了密切联系。由古代的思维方式影响,中医学没有局限在形体本身,而是通过感悟联想在更广阔的空间赋予赋予丰富的功能含义。也就有了实体脏,功能脏的区别,并因而使脏腑系统具有三种属性,及生理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在健康想情况下,机体呈现的是一种脏腑燮和,藏泄有度,气血盈畅,升降相因,寒温适宜,燥湿相济的阴平阳秘状态。而一旦受邪气侵扰,在正邪相争过程中出现了阴阳失衡即为发病状态。换言之疾病是正不胜邪,阴阳失衡的结果。并且从整体观念的角度来理解,任何局部病变都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 * 一、理 具体而言,疾病发生的一般模式是病因作用于病位导致该病位的生理功能失常。出现相应的生理功能变化,如风寒性咳嗦,其发病过程为--风寒袭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根据一个病变的相关信息如主证,体征,病机,病因,特殊表现即可确定相应病的诊断。根据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等则可得出症的结论。 证 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病理实质的概括,反映的是病变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辩证就是把四诊所收的资料,通过归纳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某证。这是中医学的(理)已解释疾病本质的特有方式。也是治病求本的具体要求。 由于不同疾病有着各自的发展及演变规律,因而在辨析时又产生了不同的辩证方法,如适用于内伤的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适用于外感病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 3、中医学的病因是什么? 1外感致病因素------ 六淫、疫疠 2内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 3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痰饮瘀血 结石 4其它致病因素 外伤,虫兽,金刃,跌打,药邪,医过等。 六淫 六气、六淫的含义 六气: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六淫:淫:浸淫,侵害过度之意。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又称“六邪”。 六气在什么情况下成为六淫 (1)六气太过或不及 (2)非其时有其气 《诸病源候论》说:“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3)气候急剧变化,超越了机体的适应能力 (4)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六气的正常变化而发病,此时的六气也成了六淫。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善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 * 2.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 3.暑邪 暑为夏季之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暑具有严格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3)暑多挟湿 4.湿邪(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邪 燥邪致病多表现为: 温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相合侵犯人体,热象明显。凉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凉相合侵犯人体,寒象明显。(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 6、(火)脏腑实火皆从郁化 脏腑实火的原因产生多端,机理颇为复杂,但细析之,大约不出饮食失节,七情过激,情志失调,以及感受外邪,引发脏腑实火。饮食不慎,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一则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气机郁滞而化火;一则积热内生,蕴结化火,薰蒸脏腑。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气结日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