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法哲学本体论    一、法的存在     1、法的含义  2、法的内容; 3、法的形式     4、法的本质  二、法的本原     1、西方法哲学的法本原说       2、中国法哲学的法本原说(古代、现代)       3、唯物主义的法本原说  三、法的演进     1、法的起源  2、法的发展      3、法的未来 导言:一、关于法的本体、本原、本位、本性的哲学认知     法的本体即法存在之本身,指法的本来构态或实际存在体,或法之所以为法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或者说是法的载体或承担者。它解决法的最基本问题,即法是什么?法来自哪里?法的状态如何?        法的本原即法的来源和存在根据,是法的根源或实质渊源,而不是形式渊源,他要回答法的真实基础是什么?法根植与那里以及从哪里来的?          法的本位,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法律制度或者法律文化的重心、基点、出发点或着眼点。法的本位是易变的,它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如权利本位、义务本位等)    法的本性,即法的本能、禀性,是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如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本性、法的平等性、正义性、公正性基本属性。法的本性是恒定的所体现的是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    二、关于法的本体的理论争议 1、法学家甲:法律必须是理性的体现,法律必须体现公平正义,与理性、公平正义等人类公认的价值尺度相悖理的法律就不成其为法。也就是“恶法非法”! 2、法学家乙: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只要是具备了法律的外在形式,不管其内容是否与道德原则相违背,它们都是法律。法学研究必须围绕法律规范而展开,从这个角度看,恶法亦法! 3、法学家丙:你们的这些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讨论法律问题必须与社会的现实结合,法律是社会现状的缩影,所以法律就是社会事实本身。 课堂思考: 1、上列三个法学家观点分别代表哪一个法学流派? 2、这三个法学流派在法的本体、法的本原和法的本质方面有何不同? 3、这三个法学派在法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方法、核心范畴、对法律的评价标准、研究对象重点、基本观点各有什么不同? 三、把握法的本体的方法     1、从法的本质层次把握法的本体,即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是被一定的物质生活所决定的人们的行为自由(权利)认可;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三个层次。     2、从法的基本矛盾分析法的本体,权利与义务关系或矛盾;权利与权力关系(课堂讨论);人与法的关系(本人的观点)。         3、从法的特殊矛盾分析法的本体,即权利是法固有的特定本体,义务(横向)、权力(纵向)是权利的对象化形态。而义务是道德的特定本体。  课堂讨论:    法的本体是权利/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的存在   一、关于法的存在的国内外观点 一)法的含义   1、中西方法词源          研究视角不同: 立法者的视角——法是国家对人民的命令(霍布斯); 司法者的视角——法是法官的判决(弗兰克);  守法者的视角法约束行为的规范(霍贝尔)。 二)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享有不同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包括:     1、习惯法,未经国家制定,仅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规范,如礼、宗教习惯法等;    2、制定法,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表现的法律规范;    3、判例法,泛指可以作为先例据以决案的法院判决;    4、法理,是指法学家对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阐释,如古罗马公元426年颁布的《引证法》正式承认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波比尼安、莫德斯蒂努斯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具有法律效力。    5、宗教法,也即“教会法”,是古代社会,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盛行的一种法律。如印度的《摩奴法典》、伊斯兰的《古兰经》《圣训》、欧洲的《圣经》等。  三)法的内容:   1、法的内容的理论争议 1)法则论,即认为法的内容是由超越时空的“客观法则”或控制社会生活事实的“活法或法则”构成的规则体系。 2)知识论,即认为法的内容是由法的形式所包含的思想、意识、经验和智慧所构成的知识体系。 3)客观规律论,即认为法的内容是由反映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规律、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规律所构成的。 4)社会关系论,即认为法的内容是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 5)物质生活条件论,即认为法的内容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之以法学观。    6)规范总和论,即认为法的内容是由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旨在促进、保护、实现有利于阶级统治秩序和价值目标行为规范的总和。 7)层次论,即认为法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第1课《多变的镜头》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四川省2025年高职单招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试卷+答案 .pdf VIP
 - 【议题式】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课件 -2026新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pptx VIP
 - 施工应急预案应急反应预案.docx VIP
 - 机械设备销售代理授权委托协议书(1范本).docx VIP
 - 高考语文作文纸3栏(电子版可打印)A3.pdf
 - 幼儿园科普知识章鱼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第1单元:有趣的动物(素材积累).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pptx VIP
 - ICH指导原则文件目录(中英文)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