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纪录片《科举》论古代科举制度的功能.doc

以纪录片《科举》论古代科举制度的功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纪录片《科举》论古代科举制度的功能

以纪录片《科举》论古代科举制度的功能 洪文豪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 【摘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建立,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方面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科举制度;功能分析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了整整1300多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功兮过兮,对兮错兮?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纪录片《科举》通过客观公正的历史叙述,丰富多彩的情景及形象展现和王春瑜等众多国内一流历史学家的经典论述,纵横辟阖、高屋建瓴地拨开历史烟云,作了翔实中肯又令人信服的生动再现与学术诠释,有声有色地将一个真实的“科举制度”还原展示在大众面前。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它随着封建社会由先进演变到没落之时,必然有其不可避免的消极弊端。但也应当承认,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即文化旨归,莫不受科举的积极影响。 一、政治功能:牢笼英才,牧驭天下,巩固中央集权 科举制度建立以前的分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都存在较大的弊端:一是没有明确的选拔标准,容易导致任人唯亲;二是选拔的范围窄小,不利于统治者广泛选拔;三是不能保证所选拔对象的文化素质等等。而科举制度的选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各种选拔方式的弊端。   《科举》第二集中有这样一幕: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这天,唐皇宫内锦旗飘扬,气氛祥和。大殿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为新科进士举行殿试。钦点完状元之后,唐太宗缓步来到殿外。此时,旭日高照,乾坤朗朗,唐太宗极目远眺,不禁心潮澎湃,他自豪地宣称: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 洪武三十年,即1397年2月春考,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蹈等任主考,录取了51名,全是南方人,一时间引起北方读书人哗然,案件惊动了朱元璋,老朱感到蹊跷,命人调来北人试卷,皆文理不通,卷中更有犯禁之句,落榜有理。但北人起哄,说是刘、白故意抽检劣卷欺君自保。是年6月,老朱亲任主考,全国再联考。如果说,春上那次考试,是南人的春天,那麼初夏这次考试,则是南人黑色的6月,所录取61人当中,无一是南方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 二、经济功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深层次的变化。由世家地主到门阀地主到官绅地主、庶民地主;由“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这种变动,使得封建贵族特权日趋缩减,封建宗法关系、超经济强制和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缓,封建土地私有程度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为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积累了历史条件。 其次,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提高了社会的文化水平,培养了一批先进分子,人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这对于改造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科举制对于生产力的促进是间接地,没有政治功能那么明显,也没有文化功能那么直接。 三、文化功能:促进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不能成其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怕的,也不能成其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历朝历代都采用科举制度作为选官取士的国家制度,一共经历了1300多年,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科举制度的存在和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历经亡国,而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延不断的古文明,能够在漫长的历史中大体维持稳定和统一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归因于科举制度的文化作用。 在科举制度下,读书、考试、做官结合为一体。“学而优则仕”,在功利的利益驱使下,大量读书人发奋读书,这在客观上,迫使人们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形成了“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社会风气。从隋唐开科举到宋元明清,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的直接结果就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这个庞大的群体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所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科举制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各级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