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4葡萄病害(二)
葡萄白腐病 俗称水烂或穗烂,是北方葡萄产区的一个重要病害,吉林省名地均有发生,危害也较为严重,一般年份可损失20-40%,病害流行年份损失可达60%。 (一)症状 此病主要侵害果实和穗轴,也能侵害枝蔓及叶片。一般先在穗轴或小穗轴上发病,初穗轴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的不整形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 果粒发病后约一周,病果渐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皮下密生灰白色、略突起的小粒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枝蔓发病一般在有损伤的地方,如扎心部位或新梢和铁丝磨擦之处等。蔓上病斑初呈淡红褐色水渍状,以后色泽逐渐变深,表面密生略突起的灰白色小粒点。白腐病菌能分泌毒索,分解纤维能力很强,故病蔓后期往往是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纤维散乱如麻丝状。发病严重时,病蔓易折断,或引起病部以上的枝叶枯死。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先自叶缘发生黄褐色病斑,边缘水渍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有不明显的同心环纹。后在病叶上也形成灰白色的小粒点。由于叶部病斑较大,病组织干枯,病斑很易破裂。 (二)病原: 半知菌亚门,白腐盾壳霉属,分生孢子器球形、壁厚、灰褐到暗褐色,散生于寄主表皮下。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无隔,着生于分生孢子器的底部壳壁上,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到梨形,初无色后逐渐变为褐色,着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35℃,最低5~12℃。分生孢于在13~34℃间均能萌发,在空气湿度达饱和状态下,萌发率可达80%。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能保持生活力8~10个月;如果保藏于实验室内,能保持生命力达7年之久。故分生孢子对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强的抵抗力。 (三)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在枝蔓等病组织或随病残组织在地面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在病残组织当中可存活4-5年, 既便在土中也可存活1-2年,病菌越冬以后,第二年春季环境适宜时, 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引起初侵染,病菌的潜育期5-8天, 以后在当年的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并进行再侵染,在生长期,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因而造成病害流行。 果园白腐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雨季来得早,病害发生也早,雨季来迟,病害发生也迟。果园内发生此病后,往往每逢雨后,就会出现一度发病高峰。一般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如风害、虫害及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均可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特别是风害的影响更大,每次暴风雨后常会引起白腐病的严重发生。病害的发生与寄主生育期关系密切,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亦逐逝增加。果穗的部位与发病也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有80%的病穗发生在距地面40厘米以下的果穗上,其中20厘米以下的又占60%以上。这由于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后病菌的侵染,同时下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诱发病害。酸性土比碱性土易感病。 (四)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菌源: 生长季或发病期间,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剪除病蔓,及时清除夏季修剪落地的副梢、卷须等部分组织。秋末应将落于地面的病穗、病果、病蔓、病叶等收集干净,并加烧毁或深埋。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蔓,同样加以烧毁或深埋,以尽可能消灭果园内越冬病菌。 2. 加强栽培管理 抓好“提(果)”、“摘(果)”、“绑(蔓)”、“锄(草)”、“排(水)”五个环节,可以有效地减轻葡萄白腐病的为害。 3.药剂除治:可用地面撒药于病前或始期, 所用药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粉1000倍液。重病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粉剂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地面上,每亩1-2公斤。可减轻发病。 4.生长期近量避免机械损害,同时结合防虫消灭媒介,减少病菌传播。 穗轴褐枯病 (一)分布与危害 该病为一种新病害,在湖南、辽宁、吉林、都有发生其中以辽宁为最重,病穗率为50%以上,吉林省各地果园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二)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花序的主穗轴上,初期不明显,淡褐色小斑点,水渍状,逐渐扩展,绕轴一周使轴枯死,并且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为褐或黑褐色,湿潮时表面产生黑褐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小穗轴发病,病斑绕一周时干枯,缢缩,风吹易折,温度大时产生黑色霉层,发生时间为花期前后(6月中), 随枝条和葡萄的成熟,发病越来越少,当果实到黄豆粒大小时,基本不发病了。 (三)病原 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丛生,不分枝,褐色或黑色褐色,在分生孢子梗顶端串生2-3个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棍棒状,具有横隔1-7个,有时具纵格0-3个。 (四)发病规律 以分生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