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魏试题

汉魏试题 名词解释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所做,是一部东汉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尤详于东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及蔡琰等为代表的作家,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广阔真实的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表现了作者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慷慨悲凉,质朴刚健的风格,也叫“建安风力”。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的作品,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河东赋》、《羽猎赋》、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 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 《古诗十九首》:最早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把这些亡失作者名字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文选》“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简答 “赋”的流变 骚体赋,散体赋,汉赋的小品化,抒情化。 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汉初上层社会祟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楚辞》的骚体赋,骚体赋几乎成了汉代文人最主要的文学抒情形式,代表作家有贾谊的《吊屈原赋》为赋吊屈原,实是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 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散体赋是一种含有诗,骚,散文等因素的综合文体,散体赋的之具规模之作是宋玉的《高唐赋》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中后期,赋家诗人化与赋的诗艺化,诗境化的结果,使赋的表现功能向诗歌靠拢,这才完成了汉赋走小品化,抒情化的转变。代表作家有张衡,蔡邕等人。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散体大赋的绝响。《归田赋》是汉代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比较大小谢的诗歌艺术特点 谢眺诗歌大体继承了谢灵运的优秀之处,在某些方面二者均有偏颇之处。 同:谢灵运与谢眺同为中国山水诗的代表诗人,谢灵运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创作山水诗的第一人,他以其对自然景物的纯客观的工笔精细描绘,,繁富典重的风格开创在前,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对永明新诗体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谢眺继之于后,以其白描写意,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和清新,明丽的风格发展,丰富了山水诗的艺术。他们的诗歌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重景物描写而情景交融工丽。两人的诗歌都有有句无篇的特点,即多名句少名篇。 异:A,大谢通晓玄,禅二理,在他的诗歌中追求山水中体悟玄理,没有彻底摆脱玄言诗的痕迹,而哲理往往游离于景物之外,而小谢往往结尾滞涩,玄学基本消失。B、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谢眺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成了诗人生活的一部分。C在诗歌的风格上,在谢精工绮丽,深涩厚重,而小谢则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诗风格调明净潇洒,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利和谐。 鲍照的乐府诗 内容: 描写边塞战争和戍卒生活,代表作《代东武吟》 表现个人仕途的愤懑,以及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代表作有《拟行路难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