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教学用版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教学用版高慧贞吴重远 编 课件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参照人教版、中图版教材 使用时课件内容可以依据教学需要进行删节 魏格纳去格陵兰旅行时观察到冰山在缓慢地移动,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创建大陆漂移论的决心 1.5亿年来大陆的漂移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论据 南美、非洲前寒武纪岩石的 的分布 大陆漂移说的致命缺陷 海底扩张(sea—floor spreading) 到20世纪60年代初,海底调查有3个较为重要的成果,为海底扩张说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①全球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的发现; ②海沟及贝尼奥夫带(俯冲带)的发现; ③洋底地壳的新认识。 海底扩张的核心思想 洋底不是固定的; 洋底的某个部位 在生长扩张,另 一部分在俯冲消 亡,洋底在不断 地更新之中。 深海钻探成果 1968~1978年的深海钻探资料表明,洋底年龄2亿年,且由洋脊轴部向两侧由新变老。 深海沉积物由洋脊向两侧从无到有,从薄到厚,沉积层序由少到多,最底部沉积物的年龄越来越老。根据深海钻探资料分析的洋底年龄与海底磁异常条带所预测的洋底年龄,完全一致。 贝尼奥夫带(俯冲带) 板块学说的由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洋探测的发展证实海底岩层薄而年轻(最多二、三亿年,而陆地有数十亿年的岩石);另1956年开始的海底磁化强度测量发现大洋中脊两侧的地磁异常是对称的。据此,美国学者赫斯(H.H.Hess)提出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软流层物质的对流上升使海岭地区形成新岩石,并推动整个海底向两侧扩张,最后在海沟地区俯冲沉入大陆地壳下方。 勒皮雄(法) Le Pichon,1968年全球板块划分方案 六(七)大板块: 美洲板块(后划分为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 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面积都大于108平方千米;仅太平洋板块全由洋壳组成)。 五个次级板块: 加勒比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滋卡板块、菲律宾板块 、阿拉伯板块。 目前,一般认为全球划分为12个板块。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 各类板块边界的特征 离散型边界:分布洋脊附近,是生长型边界。 地幔物质在此涌出,洋壳增生,两侧板块沿边界向相反方向运动(离散运动)。大量玄武岩喷发出海底,有频繁的浅源地震。 汇聚型边界:海沟附近,是俯冲带、消亡带。 沿此边界相邻板块作相反运动,洋壳俯冲到大陆 板块之下,并逐渐消亡。沿此边界有强烈的地震、 岩浆活动(喷出、侵入)、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 岛弧-海沟型-----日本海沟。大路边缘(西太平洋) 山弧-海沟型-----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东太平洋) 汇聚型边界 -----地缝合线 两陆块碰撞地带的碰撞型边界。 两陆块相互碰撞,形成,发生强烈挤压。在长期的碰撞过程中,发生褶皱、逆掩、断裂、变质和混杂作用,形成线条状分布的复杂地带,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 平错型边界---转换断层。与洋脊或海沟共生。 相邻两板块作剪切错动,无洋底增生和消减,沿此边界有地震和构造变形。 离散型/divergent 汇聚型/convergentB-type subduction/洋-陆A-type subduction/陆-陆Oceanic plate subducting under oceanic plate/洋-洋 平错型 印度板块的北移 板块运动的模拟解释 1 How Plates Move?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造山运动 造山作用 两个板块相撞,会产生很大的挤压力,使一个板块对另一个板块向下俯冲或向上仰冲,从而使地槽沉积褶皱和发生断裂,并形成山脉。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推覆构造的典型代表,自南向北,前后四次形成大推覆体。这是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碰撞的结果(地缝合线区)。前已述及,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板块碰撞的结果。 板块理论解释火山现象 火山活动 如果把世界火山分布同全球板块边界作一对比,可以发现二者有基本一致的规律,火山主要分布在下述三个地带:一是沿着大洋中脊分布,如冰岛火山等。随着洋壳不断产生和扩散外移,活火山逐渐变为死火山,并密集成群对称排列于洋脊两侧。二是沿着大陆裂谷分布,如东非大裂谷北段曾有多期岩浆喷发活动,形成埃塞俄比亚熔岩高原;乞力马扎罗火山、肯尼亚火山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三是沿着板块俯冲带分布,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及古地中海火山带,它们构成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带。 在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一侧是海沟,一侧是岛弧火山带,其分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它的内侧为大洋型地壳,以少含K2O的拉斑玄武岩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口服国产托伐普坦片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doc VIP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3版)钟宏民 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青岛2024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2.1 制作电子班牌 课件.pptx
- 新华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2024年秋新版教材).pptx
- 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安装调试技术.docx
- 手册三菱q系列plc培训.pdf
- 富士达各功能电梯地址码(1)(1).pdf VIP
- 10S505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pptx VIP
- 序篇 不忘初心(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ppt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编知识点(新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