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企业自身调查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易战略:广积粮、缓称王 第一大业务是门户。 第二大业务是游戏。 第三大业务是工具。 第四大业务是娱乐。 第五大业务是电商 第六大业务是教育。 和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网易系擅长做产品,和丁磊的关系很小。或者说,丁老板对于网易产品最大的贡献,就是高度分散的权力结构。 网易的大部门分为“游戏、邮件、北京门户、北京有道、杭州研究院”。虽然丁磊到处插手,但这几个部门的大BOSS才是真正的实权派。在具体的业务管理上,他们又比较放权给中层。 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层话事”。由谙熟业务,比高层更年轻,更懂用户市场的中层来掌握做产品的实权。只要高层同意立项,目标和方法都由中层来制定,高层插手不多,甚至许多立项也由中层来推动。而丁磊好奇心旺盛,到处插手,以至于精力分散,实际上捣不了多少乱。当然他插手那阵子也会鸡飞狗跳。 内部有句至理名言:多拖一下,丁老板的要求多拖一下,他隔天就忘了。 在大公司做好的产品,一定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60后70后年纪大了,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绝大多数并不了解用户,不了解2010年后的产品市场,既不懂产品,又有宏大的追求。让他们来管产品,尤其是管创新产品,一抓一个死,早死早超生。 第二个原因,是网易内部几乎没有KPI文化。 我在门户,在杭研的5年多,都没经历过KPI文化。立项是要报目标的,最后没完成,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产品做得好与坏,主要靠产品经理的内心热情来驱动,不靠金钱驱动,更不会为了完成数字而打乱节奏,频出茅招。 KPI这种东西,只能刺激执行力,对产品的创新与品质都是一剂毒药。成熟的业务体系用KPI管理是可以的,善变的新业务也上KPI,那就是自挂东南枝。 第三个原因,是网易没有产品大战略。曾经在邮箱和相册上作大投入,也尝到了甜头,但泡泡与易信负于腾讯,博客与微博负于新浪,2010年后,举公司之力的产品大战略多尝败绩。 丁磊更像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互联网冒险家,赌性不重。新业务一旦进入资本层面的烧钱竞争,他就会断然放弃。2008年不参与团购大战,2009年不参与视频大战,2011年不参与云盘大战,都是因为丁磊认为烧钱太狠,而盈利无期。事后盘点战场狼藉,叹一声老板英明。 既然不参与刚正面的烧钱竞争,网易的产品策略只能以中小投入为主,不去赤裸裸地拼资源,便格外注重创新与体验。再加上目标模糊,分散投资,多种几个项目看看谁能开花,也就给了产品经理发挥才能的机会。 第四个原因,丁磊本人是有情怀的。此处非贬义。 我在文中说丁老板是个商人,他看见肯定很生气,内心深处他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文人,至少是文艺中年。(就算是,也是个神 叨叨的文艺中年)同时,他可能是互联网富豪中道德感最强,孩子气最重的一位。再加上游戏部门高营收的支撑,他可以用“玩具”的心态来对待产品,从他的个人 爱好与好奇心出发,去支持轻博客、音乐、阅读、新闻等产品。 这样做好的一面是营收压力小,自由度高,坏的一面是资源投入不足,2014年还听到老同事对此多有抱怨。毕竟既不赚钱,又没有清晰的市场生态战略,指望公司猛投钱不大现实。但也正是这种相对放松的管理环境,不着急赚钱的平和心态,更容易激发创造力,做出好的产品。 我2006年加入网易,发现这家公司风格奇特。外人骂自家公司的时候,新浪搜狐腾讯阿里百度的员工多有不忿,而网易员工 怡然自得,甚至自黑成瘾。所谓对网易的归属感,往往是对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归属,并非依附于一家公司一个老板。网易门户重文人气质(品位好),杭研和有 道则有浓厚的工程师气质(研发强),这些企业文化来自丁磊选定的公司高层,再由高层选拔中层,中层选拔基层,一层层传递下去,构成做好一款产品的团队基因。 所以网易在职和离职员工擅长做产品,也是有迹可循的。团队本身就擅长这个,在不强调KPI,不急着赚钱的大环境里,有许多兴趣驱动的产品项目练手,由谙熟业务的中层来话事,做不好产品那才是怪事。 为什么Bilibili和网易云音乐能培养出死忠粉? 这是著名短租网站Airbnb创始人Brian Chesky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的一个忠告。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宁愿有100个“脑残粉”,也不要有100万人觉得你的产品还不错。由此可见“脑残粉”对一款产品的重要性。 今天,当我们在讨论“脑残粉”时,其实我们指的是忠实粉丝,也即话题里提到的“死忠粉”。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来说,即品牌忠诚度高的用户。当这种忠诚度变成一种狂热地“安利”,那么这款产品已成功了一半。 B站和网易云音乐就是这样,不多的能被用户狂热自发“安利”的产品。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培养出那么多死忠粉?我分析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 1、活跃、有人情味的社区氛围 我曾经问过身边的人为什么喜欢B站,为什么喜欢网易云音乐,这是我收集到的占比最高的答案,也是我自己认为应该排第一的答案。 无论是B站的弹幕,还是网易云音乐的评

文档评论(0)

2518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