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中考备考策略对于安徽省近几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综合运用写作这两部分考题的探究
对于我省近几年中考语文
语言积累与综合运用、写作这两部分考题的探究
舒城第三中学 tudegen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可作为初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兼顾毕业与升学双重测试目的。这一考试的特点,决定了它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变化不是根本性的,而是渐进的,有规律的。当然,一份省级中考试卷的出台,有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一般不可能有旧考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依据旧题摸索规律,去预测今年的中考命题趋势,以便更加有效的复习。所以,作为一线的毕业班语文老师,有必要来解读课标及考纲、回顾考题的“历史”、了解考卷的“结构”。这可以让我们在备战中考阶段,面对浩如云海的知识点和测试题,不会“总为浮云能蔽日”,而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我省中考语文试卷2005年和2006年的课改卷由四个板块组成:一、语文积累(20分);二、阅读(55分) ;三、语文综合运用(15分) ;四、写作 (55分)。2007年合并了一、三板块,形成三大板块: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二、阅读(55分);三、写作(55分)。这一结构形式一直延续到去年,估计今年仍没有什么变化。
一、关于“语言积累与综合运用”
从2007年开始,这一部分大多以4大题呈现(仅08年为3题,没有单列课外阅读)。即: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0分);2、有关汉字音形义方面的基础知识(9分);3、课外阅读知识积累(4分);4、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12分)。
(一)、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Ⅰ、分值:估计仍然占10分。
Ⅱ、范围:《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其中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Ⅲ、近年来命题(第一部分第1题)是:
07年: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
(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 。
(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2.(4)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①---- ⑥句(6分)
08年: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 (《论语》)
②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09年: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②?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年:
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日:“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②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谈笑有鸿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