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和湿疹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五、预防和治疗 1、预防: 尽量避免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 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的次数,同时可外用保湿剂 2、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为主 外用免疫调节剂 3、内用药物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 继发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 第三节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一、定义: 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二、病因 原发性刺激物:无机类(酸类、碱类、金属元素及其盐类);有机类(酸类、碱类、有机溶剂) 接触性致敏物: 三、发病机制 1、原发性刺激反应: 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无一定潜伏期 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接触性致敏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 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 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 易反复发作 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三、临床表现 1、急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蔓延,累及周边 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有水疱和大疱 自觉瘙痒或灼痛,搔抓后可将致病物质带到远隔部位产生类似皮损 急性接触性皮炎 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亚急性: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时出现,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 慢性:长期反复接触时出现,表现为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 3、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 (1)化妆品皮炎: 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 重者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泛发至全身 (2)尿布皮炎: 皮损呈大片潮红,也可发生斑丘疹和丘疹,边缘清楚,皮损形态和尿布包扎方式一致 (3)漆性皮炎 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引起,多累及暴露部位 表现为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 重者可融合成大疱 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化妆品皮炎 尿布皮炎 漆性皮炎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前接触史和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斑贴试验是诊断本病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应注意鉴别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五、治疗 原则: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内用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外用药物治疗: 急性期:红肿明显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或氧化锌油;无渗出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慢性期:选用具有抗炎作用的软膏 第四节 汗疱疹 (pompholyx) 一、定义: 发生在掌跖、指趾屈侧皮肤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可能是一种发生在皮肤的湿疹样变态反应 可能与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局部过敏或刺激、过敏性体质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三、临床表现 好发于手掌、足底或指(跖)侧缘 皮损为位于表皮深处的针尖至粟粒大小圆形小水疱,周围无红晕,内含清澈浆液或变浑浊,水疱可融合成大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衣领状脱屑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灼烧感 病程慢性,春秋季易复发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好发部位、典型皮损或复发倾向进行诊断 需与水疱型手癣、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进行鉴别诊断 五、预防和治疗 预防: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寻找并去除接触性刺激因素 病程早期可用抗组胺药 局部药物治疗原则:干燥、抗炎、止痒 病程后期:脱屑为主时抗外用10%尿素霜 小结 1湿疹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 2接触性皮炎病因、预防及治疗 3特应性皮炎病因、预防及治疗 思考题 1试述湿疹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第十二章 皮炎和湿疹 第一节 湿疹(eczema) 一、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二、病因 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与个体的易感性及耐受性有关) 外部因素:由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所诱发或加重 三、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 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因搔抓形成溃烂面,有浆液性渗出 自觉瘙痒剧烈,搔抓或热水洗烫可加重 急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 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渍 自觉有剧烈瘙痒 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经久不愈可导致慢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3、慢性湿疹 好发于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