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考试.
第一单元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1921年夏在安庆暑期演讲会上的演讲记录,文章条理清晰,概括性很强,很好的阐释了先生的教育主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说的“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是什么?先生说得很明确,那就是“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关键词是“服务”、是“贡献”。“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去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其中“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去寻找机会”这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尽管现在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但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的核心内容没有变,教育者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负责。
第三单元
单元寄语:汉语之美,美在:音上,形体,意蕴。
王力,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生于1900年8月10日,卒于1986年5月3日。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王力先生一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音韵学,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语史等方面都有精湛的研究,一生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论著。本文,语言形式之美有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文中从语言和音乐相同的角度对语言形式提出要求,一方面有对语言表达的语音要求,另一方面汉语又具有满足这种条件的先天条件,因而二者可谓一拍即合。
第四单元(重点)
《山石》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山石是一首记游诗,年代不可考.韩愈在诗中采用”赋”的表现方法,平实地记述事情的过程,体现了”以文为诗”的特色.
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这首诗用素描的手法有次序地写从雨后的黄昏到山寺漫游至第二天早晨的情景,具象地写出了山中和寺中所见到的景物,语言朴素自然。结尾处的深深感慨倾泻了宦途失意的痛苦。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我的伊豆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本文抒写伊豆的自然风光,着力点不在于描绘伊豆景物的外在形貌,而是表现伊豆山海的内存神韵。作者抓住了伊豆富于变化的美丽和独具特色的风采,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把伊豆的美写得更有诗意,更富于个性化。不仅如此,作者还根据个人独到的理解,对伊豆风光的个性特征做出了更深入的开掘,认为伊豆既具有气势恢弘、威严深重的男性美,又具有风姿绰约、温柔淑静的女性美。这两种美的统一,才是伊豆的个性。其中,女性的美,正是伊豆的生命。在这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地步。本文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得很有讲究。开头四句,把人们对伊豆的不同感受,排比并列,互相映衬,突出了伊豆异常丰富的美,同时又起着统领下文的作用。结尾两个自然段,一方面与开头相呼应,一方面又把开头描写的山色海景引申一步,说明伊豆不但景色秀丽,而且对日本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贡献。
常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