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刺血(刺络)拔罐法 先用三棱针、皮肤针等,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要求或按刺血法要求,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以此可加强刺血法的疗效。 刺络拔罐法适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某些皮肤病,如丹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施用本法需注意,所用火罐及拔罐部位要严格消毒,不可在大血管上行刺血拔罐法,以免造成出血过多。 辨病位选方法 (1)面部,一般不拔罐。 因为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容易留下紫痕而影响美观,甚至烫伤造成毁容。 (2)胸部,不留罐为好。 (3)腹部,宜用闪罐法。 (4)颈肩上肢部,可根据需要采用留罐法。 (5)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部,宜用留罐法。 出罐 又叫起罐、脱罐 先一手握住火罐,用另一手拇或食指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脱落。 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痛. 六. 起罐的方法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 罐斑: 即负压刺激产生的反应,主要是颜色和 形态的变化,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正常罐斑: 点状紫红色小疮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或少量水珠溢出。 属正常反应,持续1---5天就可消失。 1.出现水疱、水肿或罐壁内有水气 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 久病湿夹血瘀 2.颜色鲜红 阴虚火旺 3.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湿: 虚寒证 4.罐斑淡紫发青伴有斑块,走罐出现大 面积黑紫印迹. 外感风寒 罐斑呈散开紫斑,深浅不一 ??气滞血瘀 5.罐斑紫红或紫黑 热毒或瘀血 罐斑紫黑而黯 瘀血或受寒 6.出现深红、紫黑罐斑或丹砂,触之微 痛,兼见身体发热者: 热毒证 7.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皮纹: 风证 8.走罐后有红色小点集中于某穴位附近 该穴位对应所在脏腑异常 9.罐印数日不退 表示病程已久 拔罐正常得气现象: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 拔罐间隔时间:一般来说,慢性病或病情缓和,可隔日一次,而病情急的则可以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 拔火罐注意事项 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位。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用。在走罐时,不宜在皮肤瘦薄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体位必须适当,最好采用卧位,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酒精不可太多,不可烧到罐口 4.据所拔部位面积大小选罐,操作迅速,罐拔太紧可稍放气。 5.若吸拔部位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骨拔罐前宜用温湿毛巾擦拭,以减少漏气和烫伤。 6..罐间距不宜太近,不近脊柱拔。 7.起罐后,罐斑一般会在1星期内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原处再次拔罐。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原处再次拔罐。如留罐过长,皮肤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刺破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 8.室内空气宜清新,注意保持温暖,避免着凉和吹风。 晕罐的处理 症状:晕罐者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恶心或呕吐、色苍白等,甚则四肢厥冷、出冷汗、脉微弱、血压下降。 原因:初诊病人有恐惧心理,或饥饿,疲劳,体弱或体位不适,吸力过大等。 处理:晕罐的发生,究其原理多为脑部暂时性搬血所致。如一旦发生,使患音安卧床上,头部放低,或给些热水,一般即可缓解,对机体毫无不良影响. 预防:对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耐心的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顾虑,尽可能采取卧位,操作要敏捷轻柔,在留罐中随时注意病人的面色表情,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则可减免晕罐的发生。 完 火罐疗法 中药学05 吴海新 火罐疗法的源流 火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方法之一,它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追溯它的源流是育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者的《肘后方》中有角法治病的论述 公元755年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中有竹筒治疗疾病的记载 以原始的兽角开始,发展成竹罐、陶罐、玻璃罐,以至于煮药罐、药水罐、抽气罐等。 在火罐的操作上也由简而繁的多样化,如坐罐、走罐、闪罐、刺络火罐、针罐等。尤其在治病范围上,日趋广泛与扩大,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均有很大范围的适应症。 实践证明,火罐不仅有治疗作用,更可贵的是还有预防作用 拔罐 概述 又称吸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 火罐疗法的作用 经络的调衡作用.人体的经络系统似网络,纵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