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工艺学适用对象:是化学工艺和工程专业本、专科必修的 专业课之一,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特点:将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化工生产工艺的重点不再研究单一设备和单一过程的局部,而 主要研究说明工艺过程的总体,即研究由生产目的所组合的原 料预处理、反应工程、传热、传质、分离、提纯、产品后处理 等过程的总和,是阐明如何按照生产的要求,合理、经济的组 织生产工艺的过程。 本课程教学目的:增强学生的工艺观点和经济观点,了解生产 过程的工艺操作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培养学生工艺分析的初 步能力。 1、氨的制备方法 1898年,德国的A.富兰克(Frank)和N.卡罗(Caro)发现: CaC2 + N2 → CaCN2 + C CaCN2 + 3H2O → CaCO3 + 2NH3 氰化法的发展情况:1905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套工业装置, 一战期间德国、美国利用此法制氨用于制造炸药。吨氨耗能 190GJ,能量利用极低,逐渐被后来的直接合成法取代。 1901年,法国化学家吕·查得利(Le Chatelier)最早研究 合成反应,但是由于实验过程中混入了空气,发生爆炸, 因此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 1901-1905年间,德国物理化学家W·纳斯脱(Nernst), 应用了错误的热力学数据,认为合成反应不可能。 1905年,德国化学家F·哈伯(Haber)最终证实了氢气和 氮气在一定条件(锇催化剂、17.5-20MPa、500-600℃)下 能直接合成氨,出口氨达6%。 N2 + 3H2 → 2NH3 2、直接合成法(哈伯-博施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转化率低:反应器出口氨含量只有6%,循环法。 锇催化剂昂贵:当时世界上只有几公斤存货,德国化学家 A .米塔施(Mittasch),采用了 2500种配方,6500次试验, 获得了以铁为活性组分的氨 合成催化剂(价廉、易得、 活性高)。 高压合成设备氢腐蚀严重:采用软铁衬里的软钢反应器代 替软钢反应器(仅80h的寿命)。 原料气的制备:分离空气获得氮气;转化燃料原料获得氢气。 3、哈伯-博施法贡献 是化学工业实现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战期间用于生产炸药和氮肥硫酸铵; 德国战败,合成氨技术公开,其他国家在哈伯-博施法的基础 上开发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氨合成法,以不断满足世界对化学 肥料的需求; 能耗仅为氰化法的一半,30年代以后成为氨的主要生产方法。 4、早期合成氨法 合成氨生产技术发展 2、生产规模大型化 合成氨能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3%。 中国的合成氨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耗4%。 吨氨生产成本中能源费用占70%以上。因此能耗 是衡量合成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 一次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 二次能源:电力、蒸汽。 强吸热反应,宜在高温下进行。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制取 粗原料气的方法分两种: 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下述要求: A、残余甲烷含量的体积分数﹤0.5%。 B、(H2+CO)/N2(摩尔比)在2.8~3.1。 设原料气中: 水碳比为m;系统压力为P(Mpa);系统温度为t(℃)。 以1mol甲烷为计算基准,设无炭黑析出, (1)式转化甲烷 xmol,(2)式转化一氧化碳ymol, 则平衡时各组分mol量为: A、反应机理 俄国波德罗夫提出:在镍催化剂表面甲烷和水蒸汽解离成次 甲基和原子态氧,在催化剂表面被吸附并相互作用,最后生成 CO、 CO2 和H2。 CH4 + Z ? ZCH2 + H2 (1) ZCH2 + H2O(g) ? ZCO + 2H2 (2) ZCO ? Z + CO (3) H2O(g) + Z ? ZO + H2 (4) CO + ZO ? CO2 + Z (5) (1) + (2) + (3) 即为CH4 + H2O ? CO + 3H2 (4)+(5)即为CO + H2O ? CO2 + H2 B、动力学方程式 控制步骤:甲烷的吸附解离速率控制了整个反应的 速率,因此甲烷的浓度直接影响了甲烷蒸汽转化反应速 率,表示为: 外扩散: 主要是质量流速影响外扩散传质系数,在转化反应器内 气体流速较大,故外扩散对甲烷转化反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