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理工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唐家会煤矿61101综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学 院: 测 绘 学 院
系 别: 测绘工程专业
专业班级: 测绘11-3班
学 号: 2011305391
学生姓名: 李 江 飞
指导教师: 余学祥教授
二○一五 年四 月二十 日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李江飞 专业班级 测绘11-3班 指导教师 余学祥教授 一、课题的名称、来源 1.课题名称 唐家会煤矿61101综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2.课题来源 生产 科研 教学 其他 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附页)
研究意义:为了获得唐家会煤矿61101综采面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建立61101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该综采面地表移动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研究现状:61101综采面为唐家会煤矿+771水平一盘区首采面,回采面走向长约965m(含切眼宽度),倾斜宽约231m(含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采煤厚18.6~19.9m,平均19.2m;煤层倾角0~5o,平均2o,为近水平煤层;根据井上下对照图,61101首采面煤层埋深498~540m,平均约为525m;煤层底板高程为772~793m。
根据61101首采面周围钻孔资料,首采面处的新生界厚度在20~47m之间,平均为34m,整体层西薄东厚、南厚北薄的趋势。
61101首采面上方地表起伏变化较大,高程在1258.0m~1335m之间,平均约为1280m;地物多为山地、道路、沟壑、窑洞,村庄很少。
首采面用倾斜长壁、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本工作面顶板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松散层厚度为10m左右。
研究内容:(1)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与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关系;
(2)获得厚松散层、综采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规律;
(3)确定首采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
通过对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研究,为唐家会煤矿保护煤柱留设、征地、迁村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求厚松散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三下”采煤技术。
研究思路和方法:矿山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是许多地质采矿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认识岩层与地表移动这一复杂过程,目前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观测。通过观测获得大量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种因素对移动过程的影响规律,再将这种规律应用到开采沉陷问题的实践中去,使之进一步完善与深化,为了进行实地观测,必须在开采进行之前,在选定的地点设置开采沉陷观测站、所谓观测站,是指在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岩层内部或其他研究对象上,按一定要求设置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观测点。在采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定期观测这些观测点的空间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变化,以确定各位置和点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掌握开采沉陷的规律。
方法:1)了解该观测站的集体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地面水系,气象情况,地震情况。
2)了解了解唐家会地质采矿条件;井田开拓开采,井田地层,井田构造,煤层,煤层底顶
板演示的
板要是的构造特征,
3)然后进行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遵循基本原则,1)观测线在观测期间不受邻近开采的影响;
(2)观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
(3)根据开采深度和设站目的,观测线上的测点应有一定的密度;
(4)观测线的长度要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
(5)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在移动盆地范围以外,埋设要牢固。在冻土地区,控制点底面应在冻土线0.5m以下。
4)选定角参数,
5)确定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
6)选控制点:
7)观测
8)绘图
9)成果整理。
四、进度安排
(2008年4月1日至4月20日:选择课题,并着手于相关数据及文献的收集,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
2008年4月21至5月10日:查阅相关文献及数据,构思文章基本框架、观点及研究思路,并最终确定初稿。
2008年5月11日至5月25日:对文章进行修改,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文中的缺陷及格式。
2008年5月256日至5月30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定稿,准备答辩。)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六、所在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签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