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力系统实验

实验一节点导纳节点导纳节点导纳阵节点导纳矩阵称自导纳,自导纳是节点以外的所有节点都接地,由节点向整个网络看到而得到的导纳。在节点加上单位大小的电压(的电压)时,由节点流向网络的电流就等于节点的自导纳 ,就等于与节点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的和。 称互导纳,即把节点j以外的节点全接地,而在节点j加以单位电压时,由节点流向j的电流加上负号 同样,其实就是连接节点和节点支路的导纳再加上负号。。而且,如节点i,j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也不计两支路之间,例如两相邻电力线路之间的互感时,。 互导纳的这些性质决定了节点导纳矩阵是一个对称的稀疏矩阵。而且,由于每个节点所连接的支路数总有一定限度,随着网络中节点数的增加,非零元素数相对愈来愈少,节点导纳矩阵的稀疏度,即零元素数与总元素数的比值也就愈来愈高。 导纳矩阵的计算归结如下导纳矩阵的阶数等于电力系统网络的节点数。 导纳矩阵各行非对角元素中非零元素的个数等于对应节点所连的不接地支路数。 导纳矩阵的对角元素,即各节点的自导纳等于相应节点所连支路的导纳之和。 式中,为节点i与节点j间支路阻抗倒数,符号表示属于或与连接的,即内只包括与节点i直接相连的节点j。当节点i有接地支路时,还应包括的情况。 4)导纳矩阵非对角元素等于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导纳的负数 当i、j之间有多条并联支路时,求时应求所有并联支路导纳的代数和的负数 式中,L表示i、j之间并联路数的条数。 按照实际网络均可根据给定的支路参数和连接情况,直观而简单地求出导纳矩阵。可以看出,用以上计算公式求得的导纳矩阵与根据定义得到的导纳矩阵是完全一致的。 无论采用有名制或标么制,凡涉及多电压级网络的计算,在精确计算时都必须将网络中所有参数和变量按市价变比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实际上,在电力系统计算中总是有些变压器的实际变比不等于变压器两侧所选电压基准值之比,也就是不等于标准变比,而且变压器的变比在运行中是可以改变的。这将使每改变一次变比都要从新计算元件参数,很不方便。下面将介绍另一种可等值地体现变压器电压变换功能的模型。 等值变压器模型 图1 非标准变比时的修正电路 图2 以变压器阻抗表示 增加非零非对角元素为 节点i的自导纳,增加一个改变量为 节点j的自导纳,也增加一个改变量为 3. 程序代码及说明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 nl=input(请输入支路数:nl=); isb=input(请输入平衡母线节点号:isb=); pr=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pr=); B1=input(请输入由各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B1=); B2=input(请输入各节点参数形成的矩阵:B2=); X=input(请输入由节点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X=);Y=zeros(n); e=zeros(1,n);f=zeros(1,n);V=zeros(1,n); O=zeros(1,n);S1=zeros(nl); % zeros(m,n)产生m×n的零矩阵,zeros(n)产生n×n的全0方阵。 matlab关系符号:(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 ==(等于)~=(不等于) p=(i,1); Y(p,p)=1./X(i,2); %接地支路, “./”点除代表矩阵对应元素相除end for i=1:nl %支路数 ??? if B1(i,6)==0 %折算到哪一侧的标志,0非标准变比在q侧,1非标准变比在在p侧 ??????? p=B1(i,1);q=B1(i,2); % B1(i,1), B1(i,2)为支路编号 ??? else p=B1(i,2);q=B1(i,1); ??? end ??? Y(p,q)=Y(p,q)-1./(B1(i,3)*B1(i,5)); %计算节点p和q间的互导纳,B1(i,3)为支路阻抗,B1(i,5)为变压器支路变比k, B1(i,5)=1时不是变压器支路 ??? Y(q,p)=Y(p,q); ??? Y(q,q)=Y(q,q)+1./(B1(i,3)*B1(i,5)^2)+B1(i,4)./2; %对角元, 节点q的自导纳, B1(i,4)为支路对地容抗 ??? Y(p,p)=Y(p,p)+1./B1(i,3)+B1(i,4)./2; %对角元,节点p的自导纳 end %输出导纳矩阵 disp(导纳矩阵Y=); disp(Y); 图3 电力系统接线图 B1=[1 2 0.03i 0 1.05 0;2 3 0.08+0.3i 0.5i 1 0;2 4 0.1+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