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花样,形式,格,氛围,主义……设计
HYPERLINK /?p=2462 花样,形式,风格,氛围,主义……设计
HYPERLINK /?page_id=111 关键词: HYPERLINK /?tag=form form, HYPERLINK /?tag=style STYLE, HYPERLINK /?tag=%e9%80%a0%e5%9e%8b 造型
先扯点别的。
走进一幢别墅,在非常阔气的客厅坐下,迎面而来的是电视背景墙,电视当然是大。背后有凹凸造型的墙上挂着一件很大的装饰,不是古董,不像艺术品,不是画是雕塑,木结构如窗棂的浮雕式雕塑。窗棂的图案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太现代的,正交图案的四方连续,左右两半部分不同颜色。至少初次看上去不是很特别,那种我们到处可以见到的装饰设计,而从室内其他摆设和家具来参考,与这个判定是相符合的。
此后,这件普通的装饰品让我念念不忘,我好奇的不是它本身的价值,而是它与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件装饰品是怎么生成的,怎么走入这幢别墅的,怎么获取主人的欣赏的,怎么和房主交流的,第一天是怎么交流,第一百天是怎么交流,第一千天呢,怎么和房主的孩子交流,怎么和房主孩子的未来交流,怎么与客人交流,怎么和路人交流,怎么和社会交流,怎么和历史交流……如果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就会是《一件世俗平庸设计背后的故事》
如果基于常理通过猜测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会是这样:户主说我需要一个简洁大方现代的设计,设计师就从他的储备仓库中倒腾出这个背景墙上的雕塑,户主一看不错嘛看上去很现代嘛就这样吧赶快给我搞,安好后户主觉得很好嘛显得很有品位嘛,朋友客人来的时候说不定也能被夸上几句,一百天一千天?孩子?孩子未来?社会?历史?也就那样啊,你还能怎样?不就是一件小装饰吗?——这个可以叫做《一件世俗设计背后的平庸故事》
是啊,你还想怎么样呢?不就是这样吗?又不是可以当饭吃的东西,也不是能关乎什么大事的东西……确实,如果我们忽略细节,把摄像机一直朝后退朝后退,将那位户主的个人性剥离而成为一般的人,那么那个窗棂装饰品也就看不见了,如果再往后退一步,看到的不就是只值“沧海桑田”这句感慨吗?反正都是要死的嘛。
但是,历史不是靠着死一批人生一批人前进的,历史存在于我与父辈的差异之中,这种差异不是选择的不同,而是进化。设计也是如此,只有设计本身的纵深方向上的进化存在,设计才能继续存在,如果设计只是选择,比如那位户主选择这个窗棂设计还是其他设计都是一样的,类似抓阄式的选择,那么设计师就成了 Stylist。设计有进化,那么设计就可以比较,历史维度上可以比较,同一时间上的不同设计也可以比较,只要找到参考面。
慢着,难道 Style 只是供选择吗?Style 也一样是有纵深上的进化的,这就是诸如 HYPERLINK /?p=2461 前文《“花样”年华》,我们讨论形式、造型之类的意义所在,我们将它们从“设计”中独立出来讨论。处在“进化”这条线上,如果不进行向前的探索,那么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那么,我们回过头去看上面这个故事,以设计师的身份,多少会有些罪恶之感,这种罪恶之感可以在我们每一个设计中出现。我们的设计就像《Lost》中 Jacob 交给幼年 James Ford 的钢笔一样,最终将 James Ford 带到梦魇般的小岛上。
所以,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事,为别人提供ABCDE的选择,设计师的工作需要民主协商而不是独裁(比如想当然),与自己协商,与用户协商,与客户协商,与技术协商,与社会协商,与历史协商,与形式协商,与功能协商……协商的目的是为了向前探索,为了进化。
这一篇继续前文的话题,谈论形式——设计中的形式,或者说设计中那些现象学的东西,前文说到设计是“将需求、技术、愿望之类固化,一般这种固化以’形式给予’的方式体现出来”,而我们有时候会故意疏离设计的载体——形式,因为觉得形式相对于内涵是肤浅的,装饰是罪恶,美是附加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介绍设计的文章都在刻意回避这个主题为了追求内涵的深入性,搞到最后会认为形式是不必要的,而现实是形式是载体,只有它才可以承载起设计的内涵,如果出现这种偏差,设计的结果就可想而知。
上面我们提到了一个观看模式,就是摄像机后退,即类似 Zoom Out,前文我们专注于“花样”,现在以“花样”为起点,在形式这个维度上进行 Zoom Out。
花样
G-POWER 的 BMW 760i 改装 STORM,“花样”多在细节之处,有时是装饰,有时不是,就像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感觉差不多完成还没完全确定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添加的冲动,比如将按键的视觉吸引力再加强一下之类,正因为这样,所以改装车是“花样”的最好例子,它就是在一个已经确切完成的设计上动手脚,一般都是使用添加法,动手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独特性,这样就驱使将“花样”夸大,而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