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LIW的机器相关优化编译技术研究》.docVIP

《基于VLIW的机器相关优化编译技术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VLIW的机器相关优化编译技术研究张嗣元 晏海华 王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83) 摘要VLIW体系结构性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相应的编译器。编译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的编译器优化技术;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机器平台特定的优化技术。VLIW机器相关的编译优化技术应该针对具体的机器平台,基于超长指令字体系结构的特点,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机器提供的硬件资源,以达到软件(编译器)和硬件(CPU)的最大匹配,从而生成高效率高并行度的目标代码。本文从超长指令字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在VLIW体系结构下与机器相关的编译优化的实现方案,同时提出了几点在具体进行与机器相关的优化编译时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VLIW 超长指令字 机器相关 优化编译 ILP 预测Research on architecture-dependent compil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based on VLIWZhang Siyuan,Yan Haihua,Wang Lei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VLIW architecture heavi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relevant compilers. The compil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consists of two aspects: one is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the other is architecture-dependent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Before implementing architecture-dependent optimization, we should adequately analyze the architecture characters of machine platform concerned, and consider how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hardware resources. Software (compiler) and hardware (CPU) must match well to produce object code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ILP. After analyzing the general characters of VLIW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evelops a design of architecture-dependent compiler optimization scheme based on VLIW, and bring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points during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VLIW, architecture-dependent, compiler optimization, ILP, predication 引言1983年美国教授J.Fisher[1]受水平微代码思想的启示,提出了VLIW(超长指令字)体系结构。VLIW由编译器将多个可以同时并行执行的操作排在一条超长指令字中,在一个指令周期内由CPU并行发射,以减少对存储器的访问。与传统结构相比,这种体系结构既可以提供较高的指令级并行度,同时又具有简单的硬件译码和控制逻辑。在近二十年内,从著名的FPS AP-120B,Multiflow、Cydrome Cydra 5发展到E2K,以及Intel公司推出的下一代处理器IA-64,使得VLIW成为继CISC、RISC后的又一重要的体系结构。目前,国外针对VLIW结构的研究主要有Illinois大学可靠性与高性能计算中心研制的IMPACT系统、斯坦福大学研制的SUIF系统框架,俄罗斯开发的E2K芯片及其系统,以及Intel微处理器实验室研制的IA-64编译器等。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自主系统[2]。 VLIW体系结构性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相应的编译器,这对编译器及其优化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如何针对具体VLIW机器平台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机器相关优化技术,在整个VLIW编译技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zhuidaomeng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