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终定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孟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3 一、编制依据 3 二、概况 3 1、工程概况 3 2、地质概况 3 3、隧道平面及纵断面设计 5 4、隧道横断面设计 17 5、主要工程量 5 6、施工平面布置 18 7、临时工程 18 三、场地布置及人员、机械设备到场情况 7 四、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9 1、施工方案总述 9 2、总体施工步骤 10 3、总体施工计划 23 五、洞口与明洞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24 1、洞口施工 25 2、明洞施工 12 六、洞身开挖 28 1、Ⅴ级围岩开挖 43 2、Ⅵ级围岩开挖 20 3、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41 七、洞身支护 43 1、超前支护 43 2、系统锚杆 29 3、钢架施工 57 4、钢筋网挂设 59 5、喷射砼施工 62 6、出碴与运输 64 八、二次衬砌 65 1、立模 65 2、钢筋制安 39 3、灌注混凝土 39 4、灌筑混凝土 71 九、施工防水与排水 71 1、洞外生活、施工排水、排污 71 2、洞内施工排水、排污 72 3、隧道结构排水 72 十、风、水、电作业及通风排尘 76 1、隧道施工用风 76 2、隧道施工用水 76 3、通风方案 78 4、防尘措施 78 十一、 隧道路面及装饰 78 1、隧道路面 78 2、洞内装饰 47 十二、 隧道内排水边沟、电缆沟施工 48 1、施工方法 48 2、施工要求 48 十三、 监控量测 48 1、现场监控量测的作用及重要性 48 2、洞内观察 49 3、监测项目 49 4、量测方法及断面测点布置 51 十四、地质预报与特殊地质地段施工 89 1、TSP202地震波探测仪超前地质预报 93 2、特殊地质地段施工 93 十五、质量保证措施 100 1、质量自检制度 100 2、施工图现场核对和技术交底制度 100 3、技术岗位责任制 100 4、质量保证金制 100 5、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100 6、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100 7、测量资料换手复核记录 100 8、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101 9、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101 10、经济保证措施 101 11、预防隧道质量通病的主要措施 102 十六、安全技术措施 69 1、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存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69 2、预防、控制措施 69 十七、隧道爆破工程施工安全预防监控措施 70 1、重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70 2、预控措施 70 十八、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12 1、原则、方针、政策 112 2、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113 十九、环境保护控制体系及措施 123 孟寨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四)《公路桥隧施工技术规范》; (五)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广西境桂林至三江(桂黔界)段隧道施工图; (六)现场实际考察资料。 (七)上级有关部门在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工地治安、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标准。 (八)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 二、概况 1、隧道概况 孟寨隧道位于三江县同乐乡孟寨村境内,该隧道为小净距隧道,略呈弧线形展布,总体轴线方向约为309°,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128+725~ZK129+090,总长365m,隧道最大埋深约67.8m,位于ZK128+860处;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YK128+716.28~YK129+083.50,总长367.22m,隧道最大埋深约70.0m,位于YK128+899.89处;单幅隧道净空(宽×高)10.75m×5.0m,该隧道平面进口段位于缓和曲线上,出口为圆曲线。左、右线隧道纵面均采用单面坡,其中左线纵坡设计为0.5%;右线纵坡设计为0.4%。 2、地质概况 孟寨隧道隧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268.6m-338.8m,最大高差约70.2m,山体自然坡度10-40°,植被不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隧道所处区域地处温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分明,严寒期不长,多年平均温度16.30℃,年均降雨量1400mm,山区1500-1800mm,平原1300-1400mm,最大2334.1mm,最小880.1mm,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季节和8-9月的台风季节,冬季雨量较小。 隧址区上覆为第四季更新统坡积粉质粘土、角砾及碎石,下伏基岩为震旦系下统(Z1)变质泥岩。根据本次钻探结果,结合地面地质调查,隧道区分布的

文档评论(0)

qintu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