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县x镇x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
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x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七年四月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
1、地理位置、地质地貌
2、气象
3、水文
4、土壤
5、植被
6、自然灾害
二、社经情况
第二章 水土流失情况一、水土流失现状二、水土流失危害三、水土流失成因
第三章 水土保持规划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二、治理方法三、治理措施和规划四、效益估算五、实现规划的措施
第四章 结论
前 言
x镇x小流域是x县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小流域。解放以来,在各级政府支持帮助下,发动群众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崩山多、分布广,目前流失的情况还很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据实地调查x小流域集雨面积为32.48平方公里,其中流失面积为3.812平方公里,强度侵蚀0.615平方公里。极强度侵蚀0.710平方公里,剧烈侵蚀1.232平方公里。为加快治理步伐,改变落后贫穷面貌,实现县委提出的奔康赶龙规划目标,制定出小流域治理规划,规划期限暂定五年,从2007年至2011年止,五年规划要治理流失面积3.81平方公里,要完成育苗72万株,营造水保林120公顷,发展经济林果240公顷,种草5公顷,封育治理120公顷,改造低产田135公顷,谷坊、拦沙坝150座,加固维修塘库工程2宗,工程量22.13万土石方,其中土方21.99万方,浆砌石0.14方。实现这个计划,需要投入资金126.6万元,规划实现后,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生态农业大发展,各行各业齐飞跃,逐步建立松脂、水果、竹子、玉桂商品经济基地,仅粮食、水果、竹子、玉桂、松脂产品增产部分预计年增收891.45万元。预计到2011年粮食总产612.68万公斤,比治理前534.23万公斤增加78.45万公斤,年公顷产量由9713.23公斤/公顷,提高到11211.23公斤/公顷,总收入2727.52万元,比治理前1569.82万元增加73.7%,人均收入1799元,比治理前人均收入727元增加了147%。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旧貌变新貌。
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1、地理位置、地质地貌:x小流域位于东经111°58′35″至112°01′50″,北纬23°05′15″至23°11′45″之间,属x镇管辖范围,与云安县隔江相望,321国道从本流域东西向通过,离县城25公里,交通方便。
x小流域流域面积为32.48平方公里,一般山地相对高度50—300米左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坡度在15度—30度之间,按坡度组成来讲,5度以下达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4.9%。5度—15度为4.2平方公里,占12.9%,15度—25度为5.29平方公里,占16.28%,25度—35度为11.2平方公里,占34.5%,大于35度的为3.69平方公里,占11.4%。流域地质情况较简单,分布较有规律,丘陵山地均属花岗岩所组成,形成了剥蚀,侵蚀地貌构造。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大,占山地面积的85%。由于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所以风化层深厚,且土层松软,阳坡受到侵蚀又特别厉害,侵蚀 地形的发展酿成这一带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崩岗林立,星罗棋布,流失严重,危害极大,农民把崩岗称为“田老虎”就是这个道理。
1、气象: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暖热,雨量充沛,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秋受台风的影响,暴雨较多。根据县气象站记录资料统计(57—76年平均均值)多年平均降雨量1526.9毫米,降雨最大为2041.1毫米(1961年),最小为1003.3毫米(1963年),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由4月至9月的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8.4%,并多以暴雨出现。10月至次年3月雨量较少,只占全年的21.6%。暴雨集中而且强度较大,最大10分钟降雨量为30毫米(1969年6月5日),最大时雨量为74.3毫米(1969年6月5日),最大日雨量341毫米(1971年6月18—19日),年暴雨日(日雨量≥50㎜)出现5.37次,总雨量374.1毫米,占全年降雨量24.6%,多年平均蒸发量1767.7毫米,最大2010.7毫米(1971年),最小1428.1毫米(1957年),年月最大蒸发量209.6毫米(7月),最小蒸发量35.3毫米(2月),据统计蒸发量的年内分配4—9月1086.3毫米,占全年蒸发量61.5%。全年≥10℃日数从2月9日开始到12月28日其322天,积温3730—4219.4℃,年平均积温7865.5℃,年平均霜日5天,初霜期为12月27日,终霜期1月28日(个别年份在11月16日出现),年平均有霜期为28天,平均气温21.5℃,最冷1月平均12.4℃,极端最低气温为1967年1月17日-2.2℃,最热在7月,平均28.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