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氢燃料向爆震过程的特性
氢气是用于爆震研究最多也是最易起爆的一种燃料,实验研究氢燃料的爆震主要是在爆震管和氢发动机中进行。爆震管主要以脉冲爆震发动机为研究背景,希望尽可能降低缓燃向爆震转捩(ddt)的时间和距离以获得爆震。而氢发动机中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则要尽可能避免产生爆震。但从爆震的形成机理上看,两者有相似之处,都存在ddt过程。在爆震管内进行波和火焰相互作用的研究大都以ddt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p.a.urtiew等利用纹影技术对ddt过程作了详细观察,认为加速运动的层流火焰前产生的压缩波合并形成激波;激波诱导气体二次运动使层流火焰转变为湍流火焰;湍流火焰区内的某处产生爆震。文献中利用激光诱导荧光(plif)用于自由基(如oh)的荧光成像技术讨论了波与火焰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焰和压缩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从过爆衰减到c-j爆震模式的阶段中,波与火焰的速度交替变化,最后激波始终处于火焰前面。t.r.meyer等研究发现爆震中心出现在壁面和促进扰流的弹簧上,足够强的微爆炸或多个爆炸的相互作用通常会导致ddt的发生。氢发动机爆震燃烧的研究[4-7]更多的关注于爆震信号诊断、爆震控制的方法上,以及氢发动机运行条件对爆震产生的影响等,但对爆震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多。而ddt转捩局部压力波和火焰的变化更复杂和剧烈,对于爆震形成过程中压力波和火焰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并不完全清楚,如能了解此阶段压力波和火焰相互匹配特性的变化规律,将对理解爆震波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在爆震管内利用拍摄速度为50000s-1的相机拍摄的图片,结合ddt转捩部位放置的压力传感器和离子探针分别测量的压力波和火焰信号,研究ddt过程中压力波和火焰匹配特性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爆震波形成过程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氢发动机爆震的研究提供参考。 1实验设备及研究参数 实验系统包括气源、爆震管、充气与循环系统、点火系统和测量系统等,如图1所示。气源为氢气,余气因数α=1.0。爆震管内气体参数为常压、常温(p=0.101mpa,t=301k)。爆震管一端刚性密封,出口端用厚0.5mm的膜片密封。爆震管内装有8片堵塞比为0.3的方形环状“回”型扰流片,间距δ=120,240mm,起始位置距刚性封闭端180mm。扰流片、压力传感器的具体安装位置及拍摄部位(图1中两粗实线之间)如图1所示。pcb高频压力传感器(113a22,频响500khz)起始安装位置随爆震管内状态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压力传感器按间距50mm分布在爆震管上,其中第1个压力传感器距离封闭端800mm,用p1表示,依次类推,第7个传感器用p7表示。压力传感器信号由ni公司nipxi21042q采集系统记录,该系统共有16个并行通道,每通道频响为2.5mhz。另外,为了同时监控火焰信号的变化,在爆震管上布置自行研制的离子探针[8]及采集系统,其中第1个离子探针距离封闭端750mm,用ib1表示,依次类推,第8个离子探针用ib8表示,离子探针和压力传感器同截面放置。爆震管侧面加工了一个长1400mm、宽60mm的槽,上面盖有5mm厚的聚碳酸脂板(透光性好,耐压10mpa以上),起始位置距封闭端40mm。高速摄影机选用柯达redlake公司的hg100k型号(最高速度为105s-1)。点火位置距刚性封闭端60mm。实验系统照片见文献[9]。实验时首先用真空泵将爆震管抽成真空,然后分别充入空气和燃料,通过真空表的读数(分压力)确定两者的流量。充气结束后,开启循环泵使燃料和空气达到均匀混合状态,最后点火起爆。所有测试仪器的触发信号都与点火信号同步,即按下点火按钮的同时开始工作或记录数据。 2研究结果及分析针对相同状态参数的混气重复进行两次拍摄,实验结果表明爆震管内压力波和火焰的发展规律类似,主要差别是爆震起爆位置(或ddt距离)不同。下面的讨论选择其中一种实验结果进行 2.1数据处理方法图2为压力传感器p1~p7的压力时序图,从图中可知,压力波经过p1~p7的过程中,峰值从0.5mpa上升到7.14mpa,到达p7时压力为2.76mpa,管内已产生稳定的爆震波,表明爆震管在p1~p7之间的局部区域内完成了缓燃向爆震的转捩,本文中主要针对这个局部区域内压力波和火焰相互之间的匹配特性进行分析。压力波传播速度计算方法:按照特定距离(50mm)下不同压力传感器获得的压力突跃点的时间差进行计算。图3为ddt高速摄影图,都以点火时刻为计时零点。火焰达到时刻取值方法为:图3(m)中出现白色亮带区域,代表爆震管内出现过爆,此时对应位置p5处压力峰值的触发时刻为482788μs,以过爆压力峰值处的时刻为标准,将482788μs作为图3(m)的拍摄时刻。而每幅图的时间间隔为20μs,以图3(m)的数据为依据,向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真题(含答案).pdf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pdf VIP
- 3.6 树和喜鹊.ppt VIP
- (四级)综合布线职业技能鉴定备考题库资料大全-上(单选题汇总).pdf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docx
- 高中化学必修1判断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pdf
- 2024幼儿园公开招聘简章(模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