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默写题(12分)
1、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2、____________ _ ,青山郭外斜。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 ,__________。
4、 《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5、几处早莺争暖树,。
6、问渠那得清如许,。
7、崔灏的名诗《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意境相同的两句,。
二、知识积累 (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的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你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语的意思是:。
2、仿照例句,以“时间”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3分)
例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列词语是广告设计的谐音仿词,请改正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3分)
并评析一下这种用字现象。(2分)
(1)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
(2)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
(3)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
评析:三、古诗阅读(6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一词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1分)
2、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句子是。(1分)
3、诗中依次用哪些地名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2分)4、综观全诗,说说全诗抒写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古文阅读(12分)
郭林宗轶事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汝南:地名 ②袁奉高:和后文的黄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③鸾:车。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信宿:指住了好几天。⑤陂:池塘。⑥器:气量、气度。
1、用“┃”线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处。(1分)
诣 黄 叔 度,乃 弥 日 信 宿。
2、给划线字注音 (1分)
鸾不辍轭()诣黄叔度 ()
3、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鸾不辍轭()
②诣黄叔度()
③弥日信宿()
4、郭林宗在黄叔度家住了好几天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作答)(2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6、本文用了的写作手法来表现郭林宗的处世之道。(1分)
7、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应该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答一个方面即可)(2分)五、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
点一盏灯
刘墉
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因为实在太晚了!
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告诉你在家中有着许多悬念的心。
是的!那是许多悬念的心,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电视、聊天,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情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直到你的脚步声,在前门石阶上出现,那许多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所以没再拨;练完则急着赶车,心想不久就能到家,便也省了。
这番话听来似乎有道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到亲人悬念,可不是只悬念一下,就不再悬念了?那是一直地念,且愈念愈焦,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
其实我不应该苛责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他们只顾自己玩,很少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父母,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痛苦施之于父母了。
记得我在你的年岁,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心想孔子说得有点过分,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大家是独立的个体,也当然有自主权。
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两句话,感觉就不同,我坚信:当孔子说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只有自己经历到看见子女受伤的痛苦,以及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子女爱父母,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母所给予的。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
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理睬的主妇,偶然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大的火势突然扩大了,使她几乎陷身火窟,从此,她居然对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