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教育思想三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蒲松龄教育思想三题 ; 一、蒲松龄怎样看待青少年 ; 蒲松龄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作家,或者说是一个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作家。即以如何看待青少年这一古老命题来说,他就有自己迥异于世人的独特见解。当社会上许多人都认为青少年处世“没有经验”、让人难以放心的时候,蒲松龄却发出了不同凡响的声音,认为他们是“将雨之云”、“未雷之电”,即青少年就像是即将倾泻滂沱大雨前的涌云,炸响惊心霹雳前的闪电,一定会大有作为。他问道:“其昂霄破壁,宁俟察而知之耶?”——他们如腾龙直冲云霄一样的志向和能力,难道还要等待慢慢考察之后才会知道吗?(见1986年版《蒲松龄集》第90页) ; 蒲松龄给青少年以如此之高的评价,他本人就是一例最好的典型。尽管他成年之后一生坎坷,但少年时代却是壮志凌云。他曾借称赞他人表达自己这样的胸襟:“童年抱卷,便怀濡翼之羞,午夜闻鸡,即有雄飞之志;驱风雷于指上,罗星斗于胸中。”(同上,第117页)不难想象,他少年时代的理想与抱负是何等远大。蒲松龄不仅少怀壮志,而且才华横溢。他“弱冠采芹”,十九岁便在县、府、道三级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一时传为佳话。其后几十年,他虽然未能得志于官场,却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业绩,足可对他少年时代所怀抱的志向和所显示的才华作出有力的印证。 ; 正是出于对青少年的充分理解和正确估价,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青少年艺术形象。《聊斋》中的青年艺术形象不胜枚举,此处不赘;单就少年艺术形象而言,比较着名的就有勇斗恶狼替父报仇的于江,从巨蟒口中救出兄长的胡氏弟弟,严惩恶霸豪绅的少女商三官,智毙淫狐的十岁幼童贾儿,以及聪明伶俐的小牧童、诚笃重义的张诚、从小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霍桓……蒲松龄笔下的这些少年艺术形象,诚然是一些艺术典型,包含了较多的理想成分,但即使如此,这些形象也告诉我们:孩子们决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幼稚和无知。 ; 这些艺术形象还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志向和抱负,常常被人们所误解;孩子们的智慧和勇气,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孩子们的能力和本领,时时被人们所低估。贾儿决心要除掉淫扰其母的狐精,并深知狐精机灵异常,一切灭狐措施都必须高度保密,于是,他伏警于戏,寓黠于欢,将各种准备工作一律化为儿童的玩耍和游戏,但这一切却遭到了父亲和叔叔、伯伯们的误解,都把他视为屡教不改的“顽童”,一次又一次地批评责备他;直到灭狐成功,人们在惊诧之余,才明白真相,喜出望外。蒲松龄用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提醒我们:对少年儿童的抱负、智慧和能力,必须有足够的估计、了解、信任。 ; 中国有个听起来十分温柔的传统观点:在父母眼中,孩子再大也是孩子。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家庭伦理的积极面,即长辈对后代那种永不消减的慈爱和关怀,但也有消极面——对孩子内在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评估,往往总是“不放心”,并由此过多地干预孩子的事情,影响对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长辈爱护和关心下一代,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孩子,并以良好的思想作风和文化传统熏陶他们,是完全应该的;青少年天真、单纯,有时甚至显得幼稚、无知,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较弱,因而需要给以引导、扶持和帮助,这固然也是长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爱护、关心和帮助,决不能过头,决不能包办代替。过多的干预,过多的担心,过多的指挥,不仅束缚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甚至会使孩子已经具备了的内在能力受到压抑而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今天,崭新的社会生活格局和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使人们——包括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未必能做到什么都吃得透、摸得准,未必事事都能成为走在孩子前面的“导师”,甚至相反,在对许多事情的感知和理解上,孩子可能比我们成年人更敏锐、更迅速、更真切。所以,我们应该像蒲松龄所主张的那样,对孩子自身的志向、抱负、智慧和能力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该引导的引导,该鼓励的鼓励,该放手的放手,努力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符合孩子的实标,符合当前时代的实际。 ; 二、“贫贱忧戚,玉汝于成” ; 《细柳》是不少读者所熟悉的一篇作品,这篇作品也很好地体现了蒲松龄的教育思想。作者通过主人公细柳表达了自己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必要时,须让孩子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 ; 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代表着未来,是大有希望的,但这不等于说他们不会走弯路,不需要经过必要的锤打和磨练。孩子犯错误、走错道有时是难免的事,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要教育及时,方法得当,这些孩子终究还是可以有光明的未来的。《细柳》里的主人公细柳教子的故事,便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 细柳是一位继母。丈夫去世后,她一人独自承担起了培养和教育两个儿子的家庭责任。和天下父母一样,她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并为此对两个儿子抚养周至,倾注

文档评论(0)

yinmingd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