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规定和特征.doc

试论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规定和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规定和特征 由教学本质的规定可以看出发挥和建构师生主体性是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意。当今提出主体性教学的概念实际上是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主体性的凸现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和显现,同时也是教学本质研究的深化和升华。因此,主体性教学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一)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规定 ; ; (二)主体性教学的特征 (三)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规定 1主体性教学是教师、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双重双向对象化活动 所谓双向对象化活动就是发生对象性关系的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双向的相互转化和相互创造的双重过程,是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的能动而现实的统一过程。王永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5~180页。所谓客体主体化指作为同实践主体相对应的并发生着现实相互作用的实践客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实践主体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性作用和影响,并且使客体性的东西转化为主体性的东西的过程,是客体在主体身上映现自身、确证自身和实现自身,是主体被客体所改造,是主体的完善和发展。所谓主体客体化就是主体通过能动而现实的实践和观念的方式,对实践客体的积极的作用、影响和改造,以及将主体自身的各种本质力量和主体性结构能动地对象化出去,并渗入、融合到客体之中,使客体成为一种属人存在,成为主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主体的化身和投影,成为确证和体现人的主体性的作品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力量现实地外化到客体结构之中,从而使客体愈来愈赋有主体的本性和结构,愈来愈表现着主体的本质力量。主体性教学具有这种双向对象化的特点。教师、学生、课程内容互为对象,彼此以对方和自身为对象化的内容。教师以学生、课程内容和自身为对象,学生以教师、课程内容和自身为对象,教师和学生是有主体能动性的人,是对象化活动的动力要素,课程内容属于静态的对象,被动地被对象化,它是教师、学生对象化的内容、载体,是教师、学生主体性增强的条件。缺少了课程内容,对象化活动便无法展开,便失去了依据。在主体性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掌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等,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主体内在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把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言行、品德、价值观的影响等内化为自身的主体内在品质,这些都是客体主体化过程。另一方面,教师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品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在特定的教育情况下外化出来,供学生学习,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和成效以作业、图画、实物、对人、对物的态度、情感、行为方式等外现出来,等等,这些都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这两个方面同时发生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客体的主体化过程,又有主体的客体化过程,是双向对象化过程,并且是教师和学生双重的双向对象化过程。而且只有这个双重双向对象化过程的同时发生、相互统一和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完整有效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达成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的任务。因此,主体性教学是一种双重的双向对象化活动。这种双重的双向对象化活动过程是建构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机制。它保证教师和学生的现有主体性不断向可能的高水平、高层次的主体性转化。 2主体性教学是建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能动主体。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实际上就是建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完整有效的教学应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耦合而成。在教师的教授活动中,教师是主体,是整个教授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执行者和管理者,维持着教授活动的持续进行,学生和教授内容是其加以变革和改造的对象,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只是学生和教授内容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主体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和表现及时把握教学进程、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主体性的建构。教授内容是系统化组织化了的精神客体,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凝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特殊的主客体间交往关系。在交往中,教师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达到心理相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主体性品质。教师与教授内容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体关系。教师能动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把教材改造成易于教授、讲授,适合学生接受的形式。通过教授活动,教师与学生和教授内容之间建立相互作用的主客体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愉悦的教授氛围,呈现给学生宜于接受的教授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学生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了条件,促使学生主体建构自身的主体性品质。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习内容(主要是课程内容)是客体。学生是自己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自己

文档评论(0)

yinmingd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