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种数据体融合解释断层 实例2 —— 利用三维可视化研究河道砂 River Systems 实例2——地层切片技术分析扇体储层变化 断坳过渡期斜坡扇 A portion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showing its many present and past meanderings, oxbows and channels, from the work of Harold Fisk, Geograph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Alluvial Valley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1944. 河道的废弃与迁移 我国对长江及黄河的历史变迁有着几千年宝贵的历史纪录. 它可以提供河道变迁及发展史的极有价值的依据. 中国科学院组织了200名专家,花10年时间编撰了“中国自然地理分册”。详尽的描述了黄河及长江的变迁历史。 长江的例子 1934 1960 1891 1973 1756 黄河的例子 河流的侧向冲刷作用又是十分剧烈的。凹岸的后退速度每年可达500米,崩岸距离常可达几千米。 形成极杂乱的图形,到处有河道。 这种技术是将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地质解释相结合,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和地震剖面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特点,将地震剖面“转换”成波阻抗剖面,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为预测储层展布规律提供依据 反演技术 模型反演体 稀疏脉冲反演体 地震数据体 阻抗反演体 地震资料 阻抗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 模型反演 带断层的波阻抗初始模型 反演后分辨率提高,有利于识别薄储层 岩性体顶面构造图 面积15.3km2 反演数据体为砂岩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识别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L1957 T2437 (5)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下地层的岩性和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和地震属性的横向变化,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地震属性来获取地下地层信息 地震属性的主要功能: 相干体:识别断层、裂缝带、古河道及砂体边界等 波阻抗:识别储层物性、研究砂体纵、横向变化及分布范围 道积分:识别砂体、岩性尖灭等 瞬时振幅:检测断层、古河道、砂体横向变化 瞬时相位:识别断层、河道、尖灭,研究地层层序,利用相位反转特征,预测含气显示 瞬时频率:用于油气检测、确定储层厚度,识别砂体尖灭及气水界面和含气范围 倾角、倾向:识别尖灭点、不整合、了解地层产状 沿层相干切片 断棱检测 时间切片 时间切片 相干切片 T2 垂直剖面 断裂系统 T990 T2 T2 L661 红88 红88 红88井井位综合图构造 探岩性油气藏 没有已知钻井和沉积相带的限制,很难直接识别这样的岩性圈闭 红80 红88 红84 红87 红92 红90 红89 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二砂组砂岩分布图 红岗北提供探井井位7口,六口获工业油流 利用振幅分析砂岩分布 洪 水 下 扇 泽 断 裂 振幅属性识别水下扇 砾岩相(扇根) 砂砾岩相 (扇中) 砂泥岩相(扇端) 泥岩相 (扇前) 苏154 苏154 波阻抗识别水下扇 总体呈楔形,阻抗值、内部结构自扇根至扇端有规律变化 地层识别切片水下扇 洪泽断裂 2260 扇根 扇中-深端 管5井 管3井 兴隆1 扇 扇 中 扇 根 端 反演数据体层拉平后水平切片识别水下扇 地震数据体 瞬时频率数据体 相干数据体 瞬时相位数据体 振幅数据体 多种数据体融合解释河道 零偏移距剖面 提高分辨率剖面 常规剖面 地震分辨率的提高有利于小断层的识别 扶新油气田—多种属性综合解释查明小断层 倾角,方位角,断棱综合检测技术对断距较小,层断波不断断层解释效果明显 T2地震反射层断裂平面展布图 断裂十分发育,北北西为其主要走向,南北走向的断层次之,北北东走向的断层较少。其中 反向正断层: 289条 顺向正断层: 328条 (6)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解释,不是基于线道方向的层位解释,而是数据体的解释 对三维数据体进行快速观察,在主要目的层段发现勘探目标,并把勘探目标从原始数据中分离出来,进行体的可视化解释,和立体可视化显示,最终形成层面可视化显示 特点是可以从立体的角度观察层面及断层面的空间变化、建立起层面与断层面的空间立体模型、突出层面及断层面的空间变化规律 三维可视化解释,可以采用不同的雕刻方法实现。所谓“雕刻”就是将反映地质特征的部分地震数据从整个数据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库车坳陷 轮台断 隆 北部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为演示文稿添加效果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岗位合集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职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DB21∕T 2449-2015 地理标志产品 西丰柞蚕丝.docx VIP
- 《居住空间设计》中级-多选230题(答案版).pdf VIP
- 智慧树 知到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2024最新版)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2025年菊花种植市场调查报告.docx
-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300道.pdf VIP
- 外墙保温及涂料施工方案样本.doc VIP
- 施工升降机基础及附着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