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ut地图学习题集+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图学》习题集 一、解释名词 第一章 1、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3、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在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地图 4、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描述制图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地理因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联系的地图 5、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的普通地图。 7、矩形分幅:用矩形的图廓线分割图幅,相邻图幅间的图廓线都是直线,矩形的大小根据图纸规格、用户使用方便以及编图的需要确定。 8、经纬线分幅:图廓线由经线、纬线组成,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下图廓线为曲线的梯形。。 第三章、 9、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10、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 11、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12、变形椭圆: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特征。 13、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14、圆柱投影:以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15、圆锥投影:以圆锥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16、标准点:指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点。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的点,离标准点越远,变形越大。 17、标准线:指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线,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或相割的那一条或两条线(标准经线或标准纬线),离标准线越远,变形越大。 18、等变形线:指投影面上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不同等变形线形状的投影适合不同形状的制图区域,这是选择地图投影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六章 19、地理变量:复杂的地理事物都具有空间位置和地理属性。对它们的定量或定性描述构成地理变量。 20、图形数据: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 21、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又称非几何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22、矢量数据:代表地形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i,Yj )的有序集合。 23、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 第七章 24、视觉变量: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 25、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 26、等值线法: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 27、运动线法: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 28、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分布的现象。 29、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范围法是用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 30、质地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类别差异)。 31、点位法: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点的分布范围可代表现象的大致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子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 32、定位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上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 33、分级统计图法: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它们分级,用不同的色阶(饱和度、亮度乃至色相的差别)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 34、分区统计图表法:在各分区单元(同样是以行政区划单元为主)内按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第十章 35、加色法混合:加色法混合即色光的混合。在混合状态中,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被混合单色光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