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检测与治疗中的意义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检测与治疗中的意义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端粒酶作为肿瘤治疗靶分子的可能性,尤其对测定端粒酶诊断肿瘤的潜在价值,都非常关心。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特在本期发表了这篇有关端粒酶的综述,读者可结合本期简报栏中一组国内研究端粒酶的报道,综观国内外的研究现况。必须指出,虽然端粒酶在肿瘤组织中检出率很高,但由于存在非特异性,要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还有一段距离,仍需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进行广泛扎实的观测研究,弄清假阳性的成因,排除各种取标本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与临床的相关性。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端粒的复制不能由经典的dna聚合酶催化进行,而是由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酶完成。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细胞衰老和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都具相关性。能否将酶活性作为肿瘤诊断的指标,以及将端粒酶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是当前较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端粒及端粒酶
早在30年代,muller和meclintock等就已发现了端粒结构的存在。1978年,四膜虫的端粒结构首先被测定,它是由6个核苷酸重复排列的(t2g4)n所组成,且在每条染色体重复次数不等。人的端粒约由15个kb反复串联的ttaggg结构组成,随着细胞分裂,每代大约丢失50~200 bp。端粒的双链dna序列位于染色体3′端,并在3′端突出约12~16个g核苷酸,在整个真核生物中都是高度保守的。这些突出的g可通过hoogsteen型氢键连接形成g-g二聚体,亦可通过c-g典型的watson-crick连接及g-g氢键形成c-g*g三联体及更为常见的g4-dna四联体结构。端粒形成的特殊结构为染色体提供了保护性帽子,使dna免遭核酸酶及连接酶的破坏,预防dna损伤后断端染色体的粘连,在染色体定位和复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端粒酶是一种能够催化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核蛋白(rnp),由rna和相关蛋白组成。它能够以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并添加于染色体末端,从而维持了端粒长度的稳定。四膜虫的rna组分长为159个核苷酸,其中从第43到51位点为5′-caaccccaa-3′的模板,编码1.5个拷贝的端粒序列。人的端粒酶由morin于1989年在人癌细胞中发现, 其序列在1995年被克隆[1],其中的rna组分由450个核苷酸组成,模板rna为5′-cuaacccuaac-3′。目前,parkinson等[2]已从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中提取出了酶rna,并将其编码基因定位于3q26.3。
对端粒酶蛋白的研究,近年来报道较多。四膜虫的蛋白组成是最早被测定出来的,包括分子量为80 000和95 000两个亚基,另一种纤毛动物euplotes则含123 000和43 000两个亚基。交联反应实验证明p95和p123都结合于dna引物,四膜虫的p80主要与端粒酶rna相结合,可能是酶具催化活性的结构域。在酵母中,est1基因的活化可以保持端粒的长度。steiner等[3]用编码酵母端粒酶rna的基因tlc1产物与est1特异性的免疫共沉淀,发现est1沉淀物中有端粒酶活性,可以延长端粒引物,且只需要三磷酸脱氧鸟苷(dgtp)和三磷酸脱氧腺苷(dttp)的存在,提示est1也有酶催化活性。nakamura等[4]用纤毛虫p123序列降解引物作酵母的pcr扩增,构建出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rt1+,可以编码出一个116 000的蛋白,与p123,est2p相比较,在7个逆转录酶结构域1,2,a,b,c,d,e中都有极为相似的序列。在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数据库中可以找到一个与p123/est2p/trt1p相同源的人的基因编码产物htrt,被认为可能是人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事实上,也已有文献证明哺乳动物有与四膜虫p80同源的tp1存在[5]。
对于活化端粒酶,有很多维持端粒长度因素的假说。harley等[6]认为正常人细胞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即进入第一死亡期m1,一些细胞由于基因突变可能逃逸m1期,进入第二死亡期m2期。这时端粒酶仍为阴性,端粒仍进一步缩短,大部分细胞死亡。生存下来的细胞逃逸m2期,获得无限增殖能力,端粒酶呈阳性,成为永生化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人 的纤维母细胞中,至少有3个转录调节因子c-fos,id和e2f在老化的细胞中受抑制。其中e2f的受抑制很可能是p21和p16 的过度表达,抑制了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s)的活性,从而导致了pr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降低[7]。shay 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11T 945.1-20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高中外研必修1单词表 音标版.docx VIP
- 餐饮行业顾客反馈分析及改进措施.docx VIP
- CSC7137B宏盛微半导体12.pdf
- 改革开放历程(共28张课件).pptx VIP
- 新世纪英专本科生系列(修订版)英语阅读 第3册 参考答案.pdf VIP
- (高清版)DG∕TJ 08-40-2010 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科技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平面直角坐标系空白图.doc VIP
- 药品生产过程中偏差处理典型案例分析和CAPA的运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