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生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题生成”   【摘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原先预期的东西,也会出现一些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师原有思路的突发现象,它们其实是课堂“问题生成”的源泉. 本文把课堂“问题生成”当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并对此积极思考,提出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问题生成”;利用生成;引导生成;促进生成   一般说来,我们的教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以完成预设的过程,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以后,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教学预设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把它变成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资源. 因此,“问题生成”也被有的老师称之为“未曾预约的美丽”. 如何应对并运用好“问题生成”这一重要资源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课前精心设计,合理利用生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课前做好精心设计,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教学预设”. 的确,会有很多“问题生成”是无法预测的,但也有不少“问题生成”是我们可以精心准备的,是教师有意创设的问题情境. 对此,教师要确保课堂有足够的“问题生成”空间,有学生自由思考与发挥的天地.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预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生成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从而合理利用好“问题生成”资源.   在2014年福建省福清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 华应龙老师在上四年级的《平均数的练习课》时,是这样设计他的课前活动的:   1. 全班分成五个“人数不等”的小组进行口算比赛:每人在20秒内完成9道口算题;   2. 20秒钟后,同桌交换批改并统计出本组得分(每答对一题得10分);   3.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第四组总分最高,所以他们那个组获胜.   就在老师要给获胜组颁发奖品的时候,同学们有意见了:   “老师,不对,他们组人数更多,总分当然更高啦. ”   “老师,我这个组有名同学一道题都没来得及算出来,总分肯定更低. ”   “老师,我发现我们每个组的人数都不一样,比总分不公平. ”   “老师,不能比总分,要比平均分. ”   ……   同学们的情绪非常激动,在这种状态下,华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出“平均数”.   在这个课前设计中,“人数不等”是老师预设的;继而生成出“各组总分不等”、“比赛不公平”等问题,再进行“平均数”的教学,过渡得非常自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色彩.   二、借助错误性资源,引导生成   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 布鲁纳也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将错变优更是一门艺术. 俗话说:“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学生通过错误的尝试,才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才能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 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暴露了我们思维中的一些问题. 借助错误性资源,我们可以让课堂“问题生成”更加深入,更加精彩.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环形的面积”时,我的课堂有过这样的插曲:   “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10米,在花坛的四周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 这条小路的面积有多大?”   孩子们明确“求小路的面积就是求环形的面积”后,都开始动笔. 我开始巡视,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列式的:3.14 × 62 - 3.14 × 52. 我正在为怎样引出“S环 = π(R2 - r2)”这一公式思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个平常思维很好的叫“敏”的女生是这样列式的:3.14 × (6 - 5)2,我心里窃喜. 于是我把两种答案的代表都派到黑板上板演.   当孩子们都放下笔后,我们开始集体订正. 对于第一种答案3.14 × 62 - 3.14 × 52 = 34.54(平方米),大家都没有异议. 到了第二种答案3.14 × (6 - 5)2 = 3.14(平方米)大家有了疑惑.   这时“敏”站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在3.14 × 62 - 3.14 × 52中,有一个共同的因数3.14,利用乘法分配律,我就想应该可以列式为3.14 × (6 - 5)2. 但不知道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了?”   我首先肯定了她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然后我让大家一起顺着她的思路想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突然,有个孩子很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用乘法分配律的想法是没错的. 在3.14 × 62 - 3.14 × 52中,有一个共同的因数3.14,但是不同的因数是62和52;而不是6和5. 所以应用乘法分配律列式应该是3.14 × (62 - 52),而不是3.14 × (6 - 5)2. ”   听到这里,孩子们自发地给他送上热烈的掌声.   趁热打铁,我让大家赶紧算算. 很快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