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35-0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有风格别样的舞蹈,而每种舞蹈的技巧也千差万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舞蹈中的技巧不但是各民族舞蹈中艺术风格的表达,也是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技巧特点上追求审美风格的完美表现。民间舞蹈的技巧与舞蹈风格是紧密相连难以拆分的。换言之,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不单单包含简单的动作技巧,表演者还要对它进行风格化、艺术化、情感化的加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很多独具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例如鼓、棒、筷子、扇子、背鼓、热巴鼓、辫鼓、盅碗等都能运用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还有一些风格性很强的旋转动作,例如跪转、空转、夏克转、平转,一些讲求迅速多姿而后戛然而止,还有一些讲究优雅平稳。这些都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化技巧的集中体现。   艺术化技巧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衍生物,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化技巧的功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情感宣泄逐步发展到了表现人物心理特征、塑造完美的舞台形象、营造美好的舞台意境等等。   情感化技巧紧密结合着情感的宣泄和气氛的烘托,是舞者心底激情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舞者没有投入情感,那么即使有再精湛的技巧也不能把把舞蹈跳出光彩,只会越显苍白。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的分类   1、徒手技巧   徒手技巧就是不借助其他道道具,只凭肢体进行表演的舞蹈技巧。徒手技巧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被广泛运用,例如东北大秧歌中的踢、蹲、跳等,安徽花鼓中的燕子三抄水、倒爬城、豚跳等,蒙古族和藏族舞蹈中的单腿跨转、平转、躺身蹦子、旁腿转等,都是徒手技巧的集中体现。   2、道具技巧   道具舞蹈技巧是中国民间舞蹈中十分常见的。如踩高跷,表演者踩在高跷上做一些跳跃、旋转等高难度动作。热巴舞中的顶鼓旋转、扭腰打点、缠头击鼓等。东北大秧歌中最有韵味的手巾花技巧,立挂、顶挂、小出手、大出手等。盘子舞中表演者双手各持小碟一个,指夹手筷,附和着音乐,打、舞、转三个动作同时进行。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运用道具的舞蹈技巧多种多样,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   3、各民族自己的技巧   (1)汉族。在传统文化中,汉族的各种民族民间舞蹈主要在重大节日中表演,带有祭祀、朝圣意义的舞蹈形式很多。例如过年时、举办庙会时、祭祖时。表演者会在表演中姿态万千、精彩纷呈,以赢得大家的赞许。汉族的民族民间舞蹈也正是在这种竞争中不断的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的。几种典型的汉族舞蹈主要有安徽花鼓灯、湖南花鼓、山东鼓子秧歌、广东英歌、安塞腰鼓、辽南高跷、东北大秧歌等等。   安徽花鼓中盘鼓部分最具特色,它分为三部分: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上盘鼓是技巧表演,将兰花放在鼓架子腰部或是肩部摆成各式各样的姿态。中盘鼓是将兰花放在鼓架子手上、腿上及腰部的双人表演。地盘鼓是单人表演,例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豚跳等等。不同的表演者在技巧展示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表演者们总是在变化多端的技巧中展现出众的才华。   山东鼓子秧歌自古以来就有着文、武场之分,其中武场就是彰显鼓、棒、伞等舞技的部分,表演者在跑动时身低步大、落脚即生根、蹬脚即扬尘,步伐坚实有力,跳跃时则会突出显示干拔、上窜。想要体现鼓子秧歌中淳朴刚劲、稳健潇洒的风格就必须要非常熟练的掌握各种舞蹈技巧。鲁北地区的惠民和商河是鼓子秧歌的发源地,这两个地方距离河北的杂技之乡吴桥和武术之乡沧县都不远,融汇了不同表演风格的山东鼓子秧歌展现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2)朝鲜族。象帽舞和长鼓舞为朝鲜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其具有非凡的艺术性。   象帽舞表演者的头上带着特别的帽子,帽子上方有一束可以旋转的长缨,舞动时摆动头部,长缨就会在身侧和头顶飞舞旋转,长缨的长度是根据表演者表演技巧的高低而定的,表演者边跳跃前进边击打小鼓,而头顶上的长缨也在不断的旋转,正有向前冲锋的气势。   长鼓舞的表演者则以女性居多,也有少部分男子表演。表演者要身挎杖鼓,左手敲击低音部鼓面,右手持有竹键敲击高音部鼓面。高高低低各种音色的鼓声,各式各样的鼓点相映成辉。表演者进入高潮状态会连续性旋转,技艺高超的表演者会转几十圈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3)蒙古族。蒙古舞中不乏技艺性强的舞蹈,如盅碗舞、筷子舞、太平鼓舞。太平鼓舞通常在重大庆典节日中由妇女来表演,分为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时左手持鼓柄,右手握一带穗木棍,边敲边舞,表演者的动作一般会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大多数是以腰部为轴心,进行一系列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跳转等动作技巧夹杂期间。技艺高超的表演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