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结: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现象 顶部因受到张力,裂隙发育,岩石容易破碎而受到侵蚀,发育成谷地;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发育成山岭 背斜————成山————成谷 向斜————成谷————成山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谷地或低地 相对下降 华山、庐山、泰山 断块山 相对上升 断层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山岭 岩层向下凹陷而成 山谷 中间新,两翼老 向下弯曲 向斜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山谷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岩层向上隆起而成 山岭 中间老,两翼新 向上拱起 背斜 褶皱 举例 成因 地形 岩层新老 岩层形态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结构特征 地质构造类型 地垒 地堑 1 2 3 1 2 3 1 2 3 断层面: 陡崖 断层线: 沟谷、河流 断层 断层 地堑 断层线 地垒 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 断块山 谷地、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 油、气 水 背斜 向斜 背斜 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岩层封闭好: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采石场选址——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断层 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岩层不稳定, 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 向斜 储水构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堆积 搬运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河流沟谷、峡谷 水流冲刷侵蚀作用 流水冲刷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流水作用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 冲积扇 流水沉积 冲积扇 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流水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沟谷、峡谷、瀑布 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 沙 丘 风力沉积作用 风力作用 搬运作用 沙 垄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 * * * *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河源地区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表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 外 力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内外力关系 对地表的影响 表现形式 能量来源 类 型 来自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来自地球外 部太阳辐射 能以及地球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起主导作用 比一比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关系 巨大的褶皱山脉绵长的断裂带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伴发生; 全球规模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地壳运动的类型: 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两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 富士山 三、火山 岩浆 喷出 方式 线状裂隙 中央喷出口 或管道喷出 玄武岩高原 火山 火山口 火山锥 长白山天池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 变形、变位 地质构造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试题)基础考试电机与拖动精选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准则及修理流程 1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准则.pptx VIP
- DBJ50T-522-2025建筑分布式光伏电站消防技术标准.pdf VIP
-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课件_(4).ppt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目录.pdf VIP
- 2024年武汉市江岸区招聘社区干事真题.docx VIP
- 护理防跌倒坠床课件.pptx VIP
- 医德医风教育及医疗纠纷防范.ppt VIP
- 长沙市芙蓉区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x VIP
- GB-T 16494-2013 化学试剂 二甲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