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仓储x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仓储管理 (3112000806+李杰) 摘要:仓储制度自夏朝开始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始,历朝都十分重视,仓是存粮之所,贮粮以备不时之需,被视为“天下之大命”。春秋时期的管仲精辟论述了建立国家仓储之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 基本上,我国古代仓库的基本用途有:储存、储备两大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吏官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为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同时,仓储还有平抑物价之功能。粮丰时收进入仓,粮欠时出仓籴粮赈灾,不至于价格飞涨,影响市场稳定。 关键字: 中国古代 仓储管理 管理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等特点。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古人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救灾制度。以仓储方式展开的积储备荒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代仓储的设立    (1)、官办仓储 农业是中国古代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所处灾害多发的地理环境和国防安全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了仓储制度,一直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武王伐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 在早期,仓储不仅具有防灾救灾的作用,也是国防的需要,是综合性的。到了周代逐步分离,有了相对专业的用于防灾救灾的仓储。那时仓储按“乡里”、“门关”、“郊里”、“野鄙”、“县都”五类区划分级设置,并各有不同的用途。周朝以后,官办仓储进一步发展,功能逐步明确,相应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对仓储的管理历朝历代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 1、常平仓   常平仓是政府通过丰年增贾而籴、歉年减贾而粜的手段,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达到供应官需民食的目的。常平仓可追述到战国。魏文侯时期,时任魏相的李悝鉴于籴贵伤民,籴贱伤农的矛盾,运用轻重敛散平粜等手段,将固有的“取丰年之有余,补凶年之不足”的民食调节原则具体化、制度化。 汉朝耿寿昌提出了“常平仓”的方法,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通过增、减谷价来达到目的。李悝的“平籴”法是让国家从中获利,而耿寿仓的“常平仓”是依靠国家斥资让百姓受益。所以说“常平仓”是李悝“平籴”之法的发展,更加符合救灾仓储的目的。 从汉朝开始,“常平仓”作为政府调控粮价、储备粮食的重要手段,虽然有有时候被废弃,但历代沿袭,并不断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仓,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隋朝于开皇三年(583年)设置常平仓,唐朝于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常平仓。宋于淳化三年(992年),初设常平仓于京畿地区,后各州县都有设立。至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全国除边境地区外都设有常平仓。 到了清朝,在监管上就更加重视,更加严格。规定粮食籴进出粜都要地方官亲自验看,年底要将仓中粮食数量造册上报;如果仓中粮食霉烂,官吏要革职留任,限期赔偿;官员离任要把常平仓钱粮交割给新任官员,新任官员要在3个月内查核奏闻;有因仓库空虚影响救灾的,定罪甚于空亏钱粮,贪污仓中粮食达千石以上,则处以极刑,并不得赦免。 2、义仓 义仓(又称社仓),是最早直接以备荒救灾为主要目的的粮食储备仓。初见于隋朝,平日积粮,在灾年通过赈济、借贷等方式救济灾民。据统计,从唐太宗到文宗,用义仓中的粮食对灾民赈济多达102次,可见唐朝义仓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3、惠民仓   惠民仓初创于周显德(954—960年)年间,以杂配钱折粟积储,在歉收之年减价出粜以惠民,故称惠民仓。宋淳化五年(994年)令天下置惠民仓,规定谷稍贵即减价粜于贫民,数量每人不得超过一斛。从这一规定看,惠民仓更倾向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其功用与常平仓基本相同,但在救灾救荒中积极作用更明显。 4、广惠仓   广惠仓创于宋嘉佑二年(1057年),是宋朝特有的救济性仓储。仓储粮源来源于本州县没官绝户田地上的租入,用于赈济本州县内老幼贫疾而不能自存者,如果有余可及其他地区。   5、预备仓 预备仓初设于明洪武年间,由官出籴本买粮,储于人口密集地区,各州县设东南西北四所,用于荒年救灾,直接为赈济灾荒而设。预备仓的储粮主要来源于官地租米、无碍官钱籴入、赃罚折纳、立功赎罪折纳和民间捐纳等项。预备仓有官督民办的味道,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百姓来管理,在收成较差时发放给灾民,限于第二年归还,这对缓解灾民生活压力,促进生产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仓储外,我国历史上还有辽之义仓与和籴仓,清朝的裕备仓、营仓,其功用上大体与常平仓等相同。 (2)、民办仓储   民办仓储是以民间自主、自愿为主要特点的积储方式,更多的作为官办仓储的补充。 清朝的义仓和社仓平行,依照就近、就

文档评论(0)

haoxian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