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目 录
1 综合说明 1
1.1水库基本情况 1
1.2 工程特性表 3
2 水文 4
2.1基本资料 4
2.2 设计暴雨 6
2.3 设计洪水 8
3 工程地质 15
3.1工程设计施工简介 15
3.2工程地质 16
3.3天然建筑材料 22
3.4工程地质及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23
4加固设计 24
4.1 工程任务和规模 24
4.2 主要加固项目 26
4.4工程总体布置 31
4.6灌溉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 42
4.7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45
4.8工程量汇总 49
4.9对外交通 511 综合说明
1.1水库基本情况
1.1.1工程位置及水文气象要素
沈家山水库位于江西省彭泽县杨梓镇红旗村沈山组,座落在严炉河上,坝址中心地理位置坐标为:东径:116°37′,北纬:29°37′,坝址距彭泽县城区约75km,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49km2,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实际灌溉面积为700亩,沈家山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的综合利用性小(二)型水利工程。
水库库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夏季湿热多雨,冬季风寒天冷,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00C,最高气温40.50C,最低气温-10.30C;年均相对湿度78%,年蒸发量为1195mm,最大风速15.0m/s,风向多为东北风;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下,年无霜期240~26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降雨年际变化也较大。
台风是形成本地区盛夏季节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年约1至2次影响本流域,约90%左右台风雨出现于7~9月,其中8月份占40%左右。
经统计分析,雨季始于3月中、下旬,终于7月中旬,降水变化曲线有两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于五月上旬为春汛,第二峰值出现于6月下旬为夏汛。
暴雨历时一般以一天为最多,最长可达三天,一般由两次衔接的天气系统产生的暴雨过程历时较长,而由一次天气系统产生的暴雨过程历时则较短。峰面暴雨过程历时较长,台风暴雨过程历时较短。
水位Z(m) 面积A(千m2) 库容V(万m3) 0 0 92 1.2 0.5 93 3.7 1.5 94 6 2.3 95 8.5 3.2 96 10.8 4.1 97 13.2 5 98 15.5 6 99 17.9 7.2 100 20.3 8.7 101 22.6 10.6 102 25.1 13.3 103 27.6 18.7 104.4 31.1 22.52.2 设计暴雨
2.2.1设计暴雨计算方法
本工程区属鄱阳湖水系,本流域上下游无水文测站,没有实测的流量资料,邻近流域上下游也无降雨成因、产汇流条件相似的水文测站作为参证站。因此本工程洪水复核仅能以降雨资料来推求洪水过程。采用江西省水位总站1986年编制的《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提供的方法计算,按工程所在位置对本流域年最大24小时、6小时、3小时和1小时均值计算设计暴雨。根据江西省水利厅下发的大坝安全评价技术规定,对集雨面积小于30km2流域,一般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本水库集雨面积1.45km2,宜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洪水过程。
2.2.2 设计暴雨计算
设计暴雨计算参数主要由均值、变差系数CV、偏差系数CS= 3.5CV三个参数组成,设计暴雨要素可通过《手册》等值线图及附图附表查得,计算成果见暴雨要素查算表2.2.1。
表2.2.1水库暴雨要素查算表时段频率 统计参数 频率(%) 查算 5 0.5 24小时暴雨均值H点24 查附图2-4 110 110 6小时暴雨均值H点6 查附图2-6 75 75 1小时暴雨均值H点1 查附图2-8 40 40 Cv24 查附图2-5 0.5 0.5 Cv6 查附图2-7 0.45 0.45 Cv1 查附图2-9 0.45 0.45 KP24 查附表5-2 1.99 3.06 KP6 查附表5-2 1.88 2.79 KP1 查附表5-2 1.88 2.79 24小时点暴雨量H点24p H点24×Kp24 218.9 336.6 6小时点暴雨量H点6p H点6×Kp6 141 209.3 1小时点暴雨量H点1p H点1×Kp1 75.2 111.6 3小时点暴雨量H点3p =H1P·31-n2 110.6 164.1 α24 查附图5-1 1 1 α6 查附图5-1 0.9999 0.9999 α1 查附图5-1 0.9999 0.9999 α3 查附图5-1 0.9999 0.9999 24小时面暴雨量H面24 = H点24p×α24 218.9 336.6 6小时面暴雨量H面6 = H点6p×α6 141.0 2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