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结构单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维纳米材料 一维纳米材料 概念:指在径向上尺寸在1 nm~100 nm这个范围内,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远高于径向尺寸,长径比可以从十几到上千上万,空心或者实心的一类材料。 一维纳米单元分类 一维纳米材料可以根据其空心或实心,以及形貌不同,分为: 纳米管 纳米棒或纳米线 纳米带以及纳米同轴电缆等。 纳米管的典型代表就是纳米碳管,它可以看作由单层或者多层石墨面按照一定的规则卷绕而成的无缝管状结构。其它的还有Si、Se、Te、Bi、BN、BCN、WS2、MoS2、TiO2纳米管等等。 一维纳米单元分类 纳米棒一般是指长度较短、纵向形态较直的一维圆柱状(或其横截面呈多角状)实心纳米材料; 纳米线是指长度较长,形貌表现为直的或弯曲的一维实心纳米材料。 纳米带与以上2种纳米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其截面不同于纳米管或纳米线的接近圆形,而是呈现四边形,其宽厚比分布范围一般为几到十几。纳米带的典型代表为氧化物,如Ga2O3、ZnO、SnO2等。 纳米同轴电缆是指径向在纳米尺度的核/壳准一维结构,其代表产物有C/BN/C、Si/SiOx 、SiC/SiO2等。 4.1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1991年4月,日本筑波的NEC公司饭岛澄男(Iijima)等首次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到了多壁碳纳米管(Mult-Walled Carbon Nanotube)。这些碳纳米管是多层同轴管,也叫巴基管(Bucky tube)。 1993年又发现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与 MWNTs相比,SWNTS是由单层圆柱型石墨层构成,其直径大小的分布范围小,缺陷少,具有更高的均匀一致性。 1970年,法国奥林大学Endo用气相生长技术制成了直径为7nm的碳纤维,但未进行细致的表征。 几乎同时,莫斯科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独立地发现了碳纳米管和纳米管束,但是这些碳纳米管的纵横比很小。 1996年,美国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莫利(Smalley)等合成了成行排列的单壁碳纳米管束(bundle),每一束中含有许多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的直径分布很窄。 我国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等人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并成功合成了超长(毫米级)纳米碳管。 一、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of SWNTs ?电弧放电法 Arc-Charge Method (Iijima) ?激光烧蚀法 Laser Ablation Method (Smalley) ?化学气相沉积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解思深 电弧法 该方法是在真空反应室中充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采用面积较大的石墨棒(直径为20mm) 作阴极,面积较小的石墨棒(直径为10mm)为阳极,如图。在电弧放电过程中,两石墨电极间总是保持1mm的间隙,阳极石墨棒不断被消耗,在阴极沉积出含有NTS、Fullerenes、石墨微粒、无定形碳和其他形式的碳微粒,同时在电极室的壁上沉积有由Fullerenes、无定形碳等碳微粒组成的烟灰(Soot)。 电弧法 其关键工艺参数有:电弧电流及电压、惰性气体种类及压力、电极的冷却速度等。 电弧电流一般为70—200A、放电电压20—40V不等。若电弧电流低,有利于NTS生成,但电弧不稳定;若电弧电流高,NTS与碳的其他纳米微粒融合在一起,且无定形碳、石墨等杂质增多,给其后的纯化处理带来困难。 惰性气体一般用氦气、氮气,其最佳压力为66661Pa,如低于 13332Pa,则几乎无 NTs生成,即高气压低电流有利于生成纳米碳管(NTS)。 电弧法制备的一般都是MWNTS,且尺寸小(长度<1um),更重要的是阴极沉积物沉积时的温度太高(电弧能产生高达4000K的高温),导致所制备的MWNTS的缺陷多,且与其他的副产物如无定形碳、纳米微粒等杂质烧结于一体,对随后的分离和提纯不利。 尽管石墨电弧法有些不足,但到目前为止它仍是制备MWNTS的主要方法,因为电弧过程能很方便地产生制备NTS所需要的高温。 催化电弧法 催化电弧法是在石墨电弧放电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阳极中以不同的方式掺杂不同的金属催化剂(如 Fe、Co、Ni、Y等),利用两极的弧光放电来制备纳米碳管,其实验装置与石墨电弧法的基本相同。 催化电弧法主要是用来制备单壁纳米碳管,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制备方法,很有希望用此法实现对单壁纳米碳管的连续化、大批量的生产。 激光烧蚀法 1996年,瑞斯大学Tans和Smalley等在1200度的炉中用激光蒸发碳靶,采用Co-Ni做催化剂获得了有序单壁碳纳米管束(bundle),每一束中含有许多碳纳米管。由流动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