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移动GSM网络弱覆盖解决方案实施指导意见》.doc

《江苏移动GSM网络弱覆盖解决方案实施指导意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GSM网络弱覆盖解决方案实施 指导意见网络部目录 1. 前言 3 2. 弱覆盖场景分类及特点 4 3. 弱覆盖定义和成因分析 5 4. 各类弱覆盖场景的网络规划及解决方案 6 4.1. 多层居民小区场景 6 4.1.1. 网络规划 6 4.1.2. 弱覆盖解决方案 6 4.1.2.1. 方案一:室外分布系统+美化天线 6 4.1.2.2. 方案二:ONU箱式一体化GRRU设备 9 4.1.3. 弱覆盖解决方案小结 11 4.2. 高层居民小区场景 11 4.2.1. 网络规划 11 4.2.2. 弱覆盖解决方案 12 4.2.2.1. 方案一:G/D分层覆盖。 12 4.2.2.2. 方案二:高层住宅定制天线 13 4.2.2.3. 弱覆盖解决方案小结 15 4.3. 商务楼宇场景 16 4.3.1. 网络规划 16 4.3.2. 弱覆盖解决方案 16 4.3.2.1. 方案一:室内分布系统 16 4.3.2.2. 方案二:分层覆盖 18 4.3.2.3. 方案三:MDAS多业务分布式接入系统 20 4.3.3. 宾馆酒店弱覆盖解决方案小结 21 4.4. 乡镇农村场景 21 4.4.1. 网络规划方面 21 4.4.2. 弱覆盖解决方案 22 4.4.2.1. 方案一:小区分裂 22 4.4.2.2. 方案二:锥形杆类简易基站 23 4.4.2.3. 方案三:多载波基站放大器 26 4.4.2.4. 方案四:MCPA 28 4.4.3. 弱覆盖解决方案小结 30 4.5. 风景区场景 30 4.5.1. 网络规划 30 4.5.2. 弱覆盖解决方案 31 4.5.2.1. 方案一:小型GRRU+美化天线 31 4.5.2.2. 方案二:室外分布系统覆盖 32 4.5.2.3. 方案三:美化基站覆盖 33 4.5.3. 风景区弱覆盖解决方案小结 33前言 公司GSM网络经过多期建设,网络覆盖能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网络中仍存在不少弱覆盖存在,而弱覆盖的区域内的用户感知度极差,严重影响网络形象。 为此有效指导分公司开展弱覆盖解决方案的制定,省公司网络部针对各类区域的弱覆盖解决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形成各场景弱覆盖解决方案。 弱覆盖场景分类及特点 对全省前期网络覆盖类投诉进行了详细分类分析,具体如下: 根据分析结论:全省网络弱覆盖主要集中在居民小区和农村乡镇两类场景,两者占比达到52%,此外市区室内/商业办公场所、工厂企事业单位场景弱覆盖投诉占比也较大。在高校覆盖中,基本是容量的问题,弱覆盖场景少,本次不细述。 根据弱覆盖场景的建筑特点和无线环境特点,和上述场景统计,对各场景进行分类。如下: 一级场景 二级场景 场景特点 市区 多层小区 1.楼龄在较长,一般为老小区。 2.楼宇比较密集,间距小,低层信号差。 3.居民对辐射敏感,协调困难。 高层小区 1.一般为高档小区,高端用户多。 2.楼高从20多层至30多层不等。高层乒乓效应严重,质量差,低层信号弱。 3.一般带有电梯、地下室等盲区。 商业楼宇 1.建筑墙体阻挡严重, 2.话务量较高,高端用户较多, 3.结构布局多样化,天花板材质多样化。 农村 1.基站密度低,存在弱覆盖,话务较低。 2.部分区域受树木、建筑物阻挡,存在较多的弱覆盖。 风景区 1.受景点的山体、树木遮挡影响,存在信号弱区、盲区。 2.山体较高的景区,受到周边基站影响,同邻频干扰严重。 弱覆盖定义和成因分析 传统的弱覆盖定义为信号场强低于-85dBm的区域归类为弱覆盖区域。而随着网络的建设不断发展,无线环境不断变化,对弱覆盖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完善,不能只从信号绝对强度来定义。 目前而言,弱覆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考虑主导小区信号电平和底噪的相对值,有些弱覆盖是因为信号绝对场强弱,有些弱覆盖是因为C/I较低导致,但从用户的感知角度来看表现都是一样,通话困难或通话质量不好,都是弱覆盖范畴。 下图为常州某大楼不同楼层的底噪测试, 1楼(-90~-100dBm) 18楼(-78~-85dBm) 37楼(-60~-65dBm)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建筑低层是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导致了低层信号绝对电平比较低,系统底噪也较低。而随着楼层的升高,同时系统底噪也在迅速抬升,导致C/I恶化,造成小区内高层通话质量差,通话困难。 解决方案总体思路:各场景的弱覆盖解决手段需要针对各自原因针对性的解决。针对低噪较低的且信号绝对场强较低的场景,解决措施是增强覆盖场强;但对低噪较高的场景,弱覆盖主要是由于C/I较低影响信号解调,解决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强压强,确定主导信号;二是使用不同频段,避开低噪高的频段。 各类弱覆盖场景的网络规划及解决方案多层居民小区场景 多层居民小区楼宇密集,间距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sl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