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绪言 1
1.2水文 2
1.3工程地质 3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4
1.5除险加固建筑物设计 5
1.6施工组织设计 9
1.7水库淹没及工程永久占地 10
1.8工程管理设计 10
1.9环境保护设计 10
1.10工程概算 11
1.11经济评价 11
2.水文 15
2.1流域概况和气象 15
2.2径流 15
2.3设计洪水 15
2.3泥沙 20
3工程地质 21
3.1地质勘察工作简介 21
3.2库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3.3坝址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2
3.4坝体质量检查 25
3.5天然建筑材料 27
4工程任务和规模 30
4.1工程任务 30
4.2兴利调节计算 31
4.3洪水标准及工程等级 34
4.4调洪计算 34
5除险加固建筑物设计 38
5.1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38
5.2大坝维修加固工程 39
5.3溢洪道工程设计 48
5.4输水洞维修加固设计 56
5.5管理工程 60
6施工组织设计 62
6.1施工条件 62
6.2施工围堰 63
6.3建筑物施工 63
6.4施工总进度 67
6.5施工总体布置 68
6.6主要技术供应 68
6.7施工管理 68
7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71
7.1水库淹没处理 71
7.2工程永久占地 71
8工程管理设计 72
8.1管理机构 72
8.2主要管理设施 72
8.3工程管理运用 73
8.4管理运行费来源及使用 74
9环境保护设计 75
9.1设计依据 75
9.2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5
9.3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76
9.4水土保持方案 77
10工程概算 81
10.1概算概况 81
10.2编制原则及依据 81
10.3资金筹措 85
11经济评价 103
11.1概 述 103
11.2 国民经济评价 103
11.3财务评价 106
11.4综合评价 108
附录一:大坝安全鉴定报告
附录二: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坝涵【2004】920号文1综合说明
1.1绪言
**水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县城南37km的盛湾镇境内丹江河支流**河上,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见图1)。该水库于1976年10月动工兴建,1977年5月基本建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63km2,属浅山地形,流域形状呈扇形,河道坡度较陡,坝址以上干流长度7km,平均比降0.042。水库上游无工矿企业,水质无污染。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为型水库,工程等级为等。m3,校核洪水位为m,总库容万m3?,兴利水位m,m3,死水位m,死库容万m3经洪水复核,水库达不到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要求防洪安全性为C级。 大坝填筑质量差,坝坡有凹陷变形经复核,边坡稳定溢洪道未护砌输水洞闸门不能用。结构安全性为级。大坝坝基坝肩存在渗漏。渗流安全性为C级。0.05 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不需进行抗震安全复核。
(6)无监测管理设施不完善。综上所述,该水库病险严重为三类坝,应尽早进行除险加固。.3工程地质
1.3.1区域地质
**水库位于秦岭山脉的东南部边缘,属低山区,山坡自然坡度多在50~60°之间,山顶多呈浑圆状,植被较差。
根据中国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1.3.2库区工程地质
库区山体自然边坡多为50~60°,岩石整体性较好,未有大的滑坡、崩塌体等物理地质现象,库岸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受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主要接受降水入渗补给,消耗于库面蒸发及排向水库下游。
1.3.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所处位置为低山区,左坝肩山体为一缓坡,且紧邻溢洪道,坝肩单薄,右坝肩山体呈陡壁状,坡角60~65°,坝轴线方向145°,河谷为深切谷,河床宽约40m,两岸无阶地发育。坝址区岩溶较发育,主要以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为主,多充填有粘土,溶蚀裂隙的产状多与岩层产状相一致,溶洞以小溶洞居多,洞径一般3~5cm,大者5~7cm。地层岩性单一,为寒武系的灰岩,弱风化,深灰色,非碎屑结构,微层理构造,岩石较破碎,岩溶较发育。
1.3.4输水洞工程地质
输水洞顶部坝体干密度平均值1.34g/cm3,干密度合格率为0,渗透系数6.7×10-4cm/s,属中等透水。输水洞进口至出口位于左岸山坡上,基础岩性为寒武系灰岩,弱风化,岩石强度高,稳定性较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1.3.5溢洪道工程地质
溢洪道自进口段至出口段,全长约100m。进口段底宽30m,底板高程222.80m,岩性为寒武系灰岩,弱风化,溶蚀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