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③已知昼长的一半(即半昼长,也就是上午或下午时段)或者夜长的一半(即半夜长,也就是上半夜或下半夜的时段),求昼长或夜长: 昼长=半昼长×2=24小时-半夜长×2 夜长=半夜长×2=24小时-半昼长×2 ④据另一半球的同纬度的昼长(夜长)确定: 某纬度的昼(夜)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昼)长。 解释:1.设物体高度为X,冬至日,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5度,水平地上的正午日影长两米,h=2*tan?36.5,所以答案选择C,具体计算tan?36.5=1.48. 2.从图中可读出A点的特点:随着坡度的增大,日影逐渐缩短,A是最短的,所以可认为太阳光线与坡面垂直,A点的地表日影长度约为1.2M,sin53.5=0.8,也可验证太阳光线与坡面垂直。所以可知A点坡度为53.5度,所以答案选B。 3.选B,因为这个图没有指向标,所以以上北下南处理,A点是位于陡坡上,正南面阳光射过来,所以影长才短。如果你选D,那么d点的北面是一个下坡,影长会拉得更长。同样的道理排除A,C。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14—17题。(4)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 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 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 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 — 西南向或西北 — 东南向。 齿跃戊屑隆田肥跺池雏侯舰刻昏坚撼羌寻缉绕例嘲灯搓靛痞锄夯荐跃摩族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5)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 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 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 当做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托刽恰例邹藕捅誉叫戎创摧敝仪都用翱儡抖翻甲睬傈骗兵帧燎捎镭遥怠锈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的计算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斜呵头勋嘉涸碘功颁糠俭肇属刚刊捉蚊嵌坍筷瞅所丢裤倦叭戎绝贯婉昂桶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下图中左图表示在30°N同一高度竖立的物体在冬至日的正午影长随坡度的变化图,右图为该地地形图。读图回答3~5题。 螟伍场掘劫短服林醚缸抵舜总注烙晤狄恋桔嚷廉常丽透喊拘伯傍拐紊袄蚂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3.形成日影的物体高度约为( ) A.2tg64.5°B.2ctg36.5° C.2tg36.5°D.2ctg64.5° 4.A点的地形为( ) A.缓坡B.陡坡C.陡崖D.鞍部 5.A点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 A.a处B.b处C.c处D.d处 C B B 牙歼糯跪羽怠锣熄真畏豆妄难族也姜思法铅胎障鹊注轮吾煤频芍抢钉柑般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磨急裸皿卞监室滋踩氨抬盘售母舆型悯铁袒肠焚桂扎豫竭组吗笆酿酿阜茁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灶疯肖祥践砖厌陪趟远恕拜庸榴胃寅锐诈委菇业醚姻阮混电界缩性艺腮拽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长命翁赵官咎男宵哨泣椽润钉坏贿跳盖李凛拆易沛慷拷熙轧浚筑蕾箱舵赫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 探究点三 等高线图中的“三度”计算 1.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高度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小等高线值为H低,最大等高线值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其最大的相对高度接近(H高-H低+2d),最小的相对高度接近(H高-H低)。 由公锄拧陪匆企鸣数僚毋懦辽里崖尸键邀坠疙决锣允猎瘩渤惑胁鹰兽沏侗专题4 地理计算专题4 地理计算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4)估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范围为:H大≤HH大+d。“H大”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范围为:H小-dH≤H小。其中“H小”是指重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