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形的内角和》例题精讲与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精讲】
1.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已知△ABC,A+∠B+∠C=180°(图3.3-1)
图3.3-1
分析 本题要添设辅助线,而辅助线的出现不是突发奇想得到的,而是按已知,结合求证及结论逐步分析后水到渠成的.
要证内角和180°,可先找到一个180°,而三角形内、外角和180°,这样,第一条辅助线延长BC至D就自然出现,现将问题转化为证∠A+∠B=∠ACD.可考虑在∠ACD内作一个∠ACE=∠A,若可行则CE∥AB.进而∠ECD=∠B,从而证得结论.考虑到∠ACD与∠A,大小关系暂不知道,由上述分析,可改变辅助线CE的出现方式,即:作CE∥AB.这样,∠A=∠ACE. ∠B=∠ECD,从而得结论.具体证明见课本.
推论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外角大于任一不相邻内角.
分析 推论2,3中,都是指外角与不相邻的两内角间的关系,它与相邻的内角除互补外,无其他明显的大小关系.
2.关于三角形按角分类
鉴于三角形内角和180°,故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否则和就超过180°)而必有两个锐角,我们可根据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以外的内角)的大小进行分类.(1)第三个角为锐角,即三个内角均为锐角,则称为锐角三角形.(2)第三个角为钝角,即三内角中有一个是钝角,则称为钝角三角形.(3)第三个角为真角,即有一个内角为直角,则称为直角三角形.又(1)(2)合称为斜三角形,即分类如下.
三角形
集合图示
注:斜三角形不要记为“斜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与按角分类地位是同等的,可交叉使用(如:等腰锐角三角形,不等边钝角三角形等等).这里我们只要了解最常见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3.关于直角三角形
(也记为Rt△)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类特殊三角形,以后各章节还将作专题研究.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各边的名称: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第三边为斜边.
推论1 已给出两锐角的关系.由于点到直线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我们有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即:直角三角形三边中,斜边最长.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同时又是等腰三角形.则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上述结论可知,相等的两边必为直角边,且内角中每个锐角为45°.我们也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定义为:两条直角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另外:由面积公式可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积等于两直角边的积.即若CD为Rt△ABC斜边上的高,则AC·BC=CD·AD.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是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难点:在于这些知识结合前面相关知识的运用.
例1 △ABC中,∠A∶∠B∶∠C=2∶3∶7.则此三角形为: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 角三角形
分析 判断三角形按角分类为哪一种三角形,可先求出三个角的度数,再判断角.也可只求出最大角的度数,再根据最大角的范围判断三角形是哪一类三角形.
解:设∠A=2x,依题意∠B=3x, ∠C=7x.
又∠A+∠B+∠C=180° ∴12x=180° x=15°
求得 ∠A=30° ∠B=45° ∠C=105° 选C
也可直接求出∠C=105°>90° ∴选C
另解:设同上,∵=6x<7x
∴7x>==90° ∴∠C>90° 选C
第二种解法中巧妙利用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不求角度,直接得结论.
上述两解法均利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很重要.另设未知数时,未简单设某一个角为x,而是利用已知比例巧设,以达到简化计算之目的.
例2 已知:CD为Rt△ABC斜边上的高(图3.3-2).求证∠ACD=∠B,∠BCD=∠A.
图3.3-2
分析 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是解决本题之要点.
证 ∵CD为Rt△ABC斜边上的高,∴∠A+∠B=90°,又在Rt△ACD中,∠BCD+∠B=90°
∴∠ACD=∠B ∠BCD=∠A.
例3 已知:如图3.3-3,AD,BE为△ABC的高.
图3.3-3
求证:∠CAD=∠CBE.
分析 考查Rt△ACD与Rt△BCE即可得出结论,或设AD,BE交于P,考查△AEP和△BDP亦可.
证一 ∵AD⊥BC ∴∠CAD+∠C=90°
同理∠CBD+∠C=90°(BE⊥AC) ∴∠CAD=∠CBE.
证二 设AD,BE交于P,∵AD⊥BC,BE⊥AC.
在△APE和△BPD中,∠EAP+∠APE=90° ∠DBP+∠DPB=90°.又∠APE=∠DPB
∴∠EAP=∠DBP 即∠CAD=∠CBE.
例4 P为△ABC内一点,求证(1) ∠BPC>∠A;
(2)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