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油机械》 地下岩层中能够聚集并储藏石油或天然气的场所,称为油气藏 。 沉积在有机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渐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叫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同时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有油气源和能使之聚集而不逸散的聚集空间——圈闭。 油气源和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两个关键要素,但是,这两个基本要素仅仅是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该二要素被一系列地质要素和作用联系起来后,才能形成油气藏。 联系油气源与圈闭的纽带,是油气运移。 决定油气汇聚式运移的条件是盖层和输导层(主要为储集层),亦即储盖层组合。 综合起来看,油气藏的存在需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生油层 生油层是油气生成的基础,是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的依据。 生油层是由生油岩组成的。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最好的生油层按岩性可以分为两大类:粘土岩类岩层和碳酸盐岩类岩层。 2.储油层 储油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这里只强调具备储存和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而并非指所有的储集层都一定含有油气。 如果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则称其为含油气层。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层。 3.盖层 盖层是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岩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如石灰岩、石膏等不渗透岩层都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在油气二次运移中,储盖层组合有重要意义。 4、圈闭 能阻挡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圈闭。它包含有两个含义:要有适于油气运移、聚集和储存的储集层;能够阻止油气溢散的盖层和遮挡层。 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三大类:构造型、地层型和复合型圈闭。 5、油气运移 油气运移在油气聚集中起着极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 一般认为油气都要经过两次运移:第一次,从生油层运移到储油层,称为初次运移;第二次,油气进入储油层以后的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1) 油气的初次运移 油气的初次运移是指油气从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中向储集层的运移,在储集层中,油气聚集为非连续相的滴珠或细流。 压实作用是流体在地下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压实的过程也即排液的过程,压力主要是由上覆沉积岩的重量引起的。 2) 油气的二次运移 油气的二次运移是指油气以连续相的形式在储集层中的运移,它是沟通油源与聚集区的纽带和桥梁,是工业性油气聚集形成所必需的。 二、油气藏类型 科学地划分油气藏的类型,是认识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指导开拓新含油气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一个基本单元,存在于单一的圈闭中。它具有统一的热力、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油气藏常按下述方式分类。 1.油气层储油特征 按照油气储油空间和流体流动主要通道的不同,可将油藏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孔隙型油藏 这类油藏以粒间孔隙为储油空间和渗流通道,故也称为孔隙性渗流,如砂岩储油层、砾岩储油层、生物碎屑岩储油层均属于此类。 2)裂缝型油藏 这类油藏的裂缝既是主要的储油空间又是渗流通道,称为裂缝性渗流。可能存在原生孔隙或有孔隙而不连通、不渗透。碳酸盐岩储油层、变质岩、泥页岩储油层都可能形成这类油藏。 3)裂缝孔隙型油藏 这类油藏以粒间孔隙为主要储油空间,以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称为双重介质渗流,裂缝往往延伸较远而孔隙渗透率却很低。我国任丘的碳酸盐岩油田,美国的斯普拉拍雷油田均属此类油藏。 4)孔隙裂缝型油藏 这类油藏的粒间孔隙和裂缝都是储油空间,又都是渗流通道,也称为双重介质渗流,其裂缝发育而延伸不远,油层孔隙度较低。 5)洞隙型油藏 这类油藏的溶洞、孔洞、孔隙和裂缝既是储油空间,又是渗流通道。储油层均属可溶性盐类沉积层,基本上没有原生孔隙,只有次生孔隙。 2.油藏几何形态 油藏按几何形态可分为块状、层状、断块等类。 1)块状油藏 这类油藏的油层有效厚度大(大于10m),有气顶、底水,油藏具有统—的水动力系统和良好的连通性,底水具有一定的补给能力。在选择完井方式时要考虑其有无气顶、底水、井眼是否稳定、是否出砂等,一般采用射孔完井或裸眼完井方式。 2)层状油藏 这类油藏多属背斜圈闭,构造完整,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层在纵向剖面上分层性好,层数多。各单层的有效厚度小,单层厚度5-10m为厚层状,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