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昌市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评分细则.docVIP

2014南昌市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评分细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综合运用 20.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运用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心理与人物性格。学习这种写法,描写“我”在面对一位倒在地上等待搀扶的老妇人时,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15分) 要求: 1.写出人物内心独白,突出心理变化过程; 2. 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解 题 1.特定情境下的一段心理独白,突出心里变化过程。变化过程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一个纠结的过程。 2.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3.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反问。 4.结构要相对完整。 5.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评分细则 1.不符合第一项要求,扣8分。 (1)主体弄错,扣8分。 (2)没有心理描写,扣8分。 (3)不以心理描写为主,心理描写的字数少于100字,扣4分。 (4)有心理描写,但没有突出心理变化过程。扣4分。 3.不符合第三项扣5分。 (1)结构不完整,扣2分。 (2)语言不够简洁、连贯、得体扣,扣3分。 4.字数要求 以200字为基数,每少20字扣1分。 样卷1(15-8-3=4分) “今天怎么这么不小心,怎么摔倒了呢?脚都扭伤了,希望会有个好心人会来帮我一下,还是先等一下吧,肯定会有人帮助我的。”过了很久,没有一个路人停下脚步,老人心想:“还是喊一个人来吧,也许他们都没有注意我。”但力量衰微的呼喊声换来了围观。仅此而已,老人心里犯嘀咕:“为什么你们都像木桩一样,只是站在那里却不愿意扶我一把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那一点信任都没有呢?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是这样?还是叫人打个电话叫我儿子吧。” 样卷2(15-8-2=5分) 在这炎炎日下,我正站在车站等车,在站牌旁有一个中年男子四处张望着,像是警告别人不要靠近他。还有一位妇人抱着小孩,她正用汗巾为小孩擦汗。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向这儿走来,他倚扶着手杖缓缓地走着,就像蜗牛一样缓缓移动着。 这时,地上的小石子“阻碍”了老人的路,他摔倒了,就倒在男子旁边。可是男子没有上前搀扶,“难道他没有看到吗?”心里涌出了愤怒之情。妇女想要上前搀扶,可是手上抱着小孩支不开手。我看着摔倒在地的老人心里不是滋味儿,上前连忙扶起老妇人,一起等着车来。 样卷3(15分) “到底该不该上前去把她扶起来?如果这位摔倒的老妇人是我奶奶,难道我不会扶她起来吗?”我心里纠结着。“可是把她扶起来,万一她也像最近媒体报道的那些人一样,讹我怎么办?要不再等一等吧,看看其他路人的反应是怎样。奇怪,路人怎么都视而不见?看着这些人的表情,他们好像一台台的机器人,只顾运行自己的程序。我不应该像他们一样吧,我是中国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况且我是一名高中生,如果视而不见,就这样走了,我不就和那些“机器”人一样了吗?”于是,我走上前去…… 判卷要求 (1)以15分为基础,按要求逐条扣分,扣完15分为止. (2)符合该题三项要求的答题,应尽量给高分,不要吝啬满分。 (3)拉开分差,不要保险分。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中,我们常常期待“下一次”。考试失败,老师鼓励:“还有下一次。”创业不成,朋友安慰:“还有下一次。”赛场折戟,教练激励:“还有下一次。”遭受挫折,我们也会原谅自己,给自己一个借口:“还有 下一次……” 当然,有的时候,现实又告诉我们,没有“下一次”。 “下一次”, 可以是一句口头禅,一种现象,也可以是一段故事。 请以“ 还有下―次” 或“没有下一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正向立意,也可以反向立意,但二者只能取其一。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关于题旨 《没有下一次》 1.“下一次”――是面对挫折、失败的借口,是逃避行为,是自我安慰,是自我放松,是不严谨的态度,是畏葸不前的借口,是对自己的姑息。我们做事要以没有下一次的心态去做。现实告诉我们,并没有“下一次”给你挥霍。 2.“没有下一次”是砍断一切后路,拿出所有勇气与胆量决一死战的拼搏,“没有下一次”才能抓住机会的尾巴造就成功。 3.人生短暂而仅此一次,没有下一次。 4.“没有下一次”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人的认真负责,是对社会的承诺的履行。 5.“没有下一次”,要求我们要努力、要付出、要吃最大的苦来抓住这一次;要求我们要提前准备;要求我们从点滴的积累中积聚力量。 6.作战的先机,没有下一次;黑心的商人食品中掺毒而获罪,没有下一次;为官者收受贿赂而入狱,没有下一次。 7.青春、机会、机遇、生命等,没有下一次。 《还有下一次》 1、“还有下一次”,是失败时的一种鼓励,是痛苦时的一种安慰,是挫折时的一种坚定。 2、“还有下一次”,是对梦想的坚持,是对目标的执着

文档评论(0)

WEnIkCQbw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