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家和学者的智慧小故事
1、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差别:“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1-(2)、古希腊有一座神庙叫德尔斐神庙。传说神总是借助女祭司之口来说出一些真理或预言,而且特别灵验,人们都深信不疑。有一天,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说神要她传出真理: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当人们知道神的这个旨意后,对苏格拉底更加崇拜了。
但是,苏格拉底想,这世界上肯定有比他聪明的,只要找到比自己聪明的人,就可以证明神的话是错的了。于是,苏格拉底开始到处打听有知识的人,然后进行拜访,想看看他们的知识在哪里,是否比自己更聪明。结果发现这些人都自以为是,其实并没有什么知识。“看来神的话是推不翻了,” 苏格拉底想,“既然神的话没错,那么,我的聪明究竟表现在哪里呢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苦苦思索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神说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可能是因为只有我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吧!而其他人之所以不是最聪明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认为自己很聪明。
2、柏拉图(Plato,约前427-347年),古希腊。
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
3、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约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在论述一个问题之前,总是把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论述全部罗列出来,然后一一加以猛烈抨击和批驳。培根对此评论说,他“就像一位土耳其君主一样,认为不处死所有的同胞弟兄就无法稳坐王位”。
4、 西塞罗(MarcusTulliusCicero,前106—前43年),古罗马。
在思想史上,西塞罗并不是一个有独创性的哲学家,但却是一位把希腊思想传授给罗马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西塞罗自己强调:“我并不是作为一个翻译,而是按照我的习惯,根抓我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以某种适合于我的目的尺度和方式,从这些原始资料中汲取有用的东西。”
5、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古罗马。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年少轻时的一段经历:
在我家葡萄园的附近有一株梨树,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并不可人。我们这一批年轻坏蛋习惯在街上游戏,直至深夜;一次深夜,我们把树上的果子都摇下来,带着走了。我们带走了大批赃物,不是为了大嚼,而是拿去喂猪。虽则我们也尝了几只,但我们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勾当是不许可的。我也并不想享受所偷的东西,不过为了欣赏偷窃与罪恶。
那一年的浪荡生活在奥古斯丁的心灵上刻下很深的印痕,当他后来回忆起这一段少年时的岁月,还痛悔不已:“唉!真是离奇的生活,死亡的深渊!竟能只为犯法而犯法!”
6、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1469-1527),意大利。当马基雅弗利二十多岁的时候,萨万纳罗拉主宰弗罗棱斯;这人的悲惨下场显然给了马基雅弗利深刻的印象,因为他说:“一切武装的先知胜利了,没有武装的先知失败了。”
7、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
有一次,霍布斯和一些学者聚会,当有人提出“究竟什么是感觉”这个问题时,霍布斯惊奇地发现,在座的大学者们没有一个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此后,霍布斯的头脑里总是萦绕着一个问题,感觉的原因和性质到底是什么他坚信,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使他找到打开哲学大门的钥匙。此时,霍布斯已经四十岁了,开始对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8、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曾写道,有些眼睛需要配眼镜才能看清楚物体,但是戴眼镜的人们不能够因此就断言说,如果不戴眼镜就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楚。
9、 雨果·格老秀斯(Hugo Grotuis,1583-1645),荷兰。
一位勇敢的妻子把她那被判终身监禁的丈夫藏在一个大书箱中,冒险运出荷兰的一个城堡监狱。从此,近代国际法出现了一位奠基人。
10、孟德斯鸠(C·L·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
1748年,《法的精神》在日内瓦出版,但未署作者姓名。孟德斯鸠对奈克夫人说了一句意味深沉的话:“为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要有两件东西: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即天才和自由------我的作品缺乏的是后者。”
11、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
卢梭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柏拉图,比如他曾经称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