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8.3.1 本来含义——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英国经济家菲利普斯(A. W. Phillips)研究了英国1862~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变动率的关系,提出了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简称PC)。 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的。他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高失业率总是伴随着低货币工资增长率。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含义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8.3.2引申含义——萨缪尔森与索洛的修改 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将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 理由:货币工资增长率 与通胀率gp成正相关 菲利普斯曲线引申含义 货币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一脉相承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8.3.2引申含义——萨缪尔森与索洛的修改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8.3.3政策含义 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必须确立一个“临界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如何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滞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双高” 1、背景 美国《时代》杂志漫画,经济学家“从政策设计师到叫化子”;经济学“一是准确,二是无用”;凯恩斯为什么摔下来了?“滞胀” 2、恶化情形:菲利普斯曲线的“新用” 恶化情形一: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对应一个失业率,有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与之伴随。对应一个通货膨胀率,有更高的失业率与之伴随。 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20世纪60年代,(美)经济学家E.费尔普斯(E.S.Phelps)和M.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交替关系提出疑问:①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交替关系是一种稳定关系?②长期中存在? 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对通胀的影响,提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形成“自然失业率理论”。 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gp和U的交替关系只有在价格水平的变化没有被预期到的情况下才存在,因而它是一种短期的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一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预期的存在,使PC向上移动,但gp与U的关系仍然存在。 这意味着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成本上升;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原来的临界点之内已经做不到。和没有预期的以前相比,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更高的通胀率为代价。 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二 恶化情形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垂直化,数值为自然失业率;说明失业率不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gp与U不存在交替关系。 原因:长期中,人们对通胀可以准确的预期。工人意识到通胀发生,要求调整工资,使工资回复到通胀前的水平,从而失业率也回到原来的水平。 这时,政府想降低失业的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无效,只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二 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二 失业是一个“硬核” 情形:失业率不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三 恶化情形三:向右上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滞胀”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正相关的PC线。 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三 当经济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国民经济进入了滞胀。 这一经济问题已经无法用紧缩的或扩张的政策来解决,也即:单纯的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需求管理失灵,凯恩斯主义失效。 这是政府行为的结果:力图消除萧条而没有实施配套政策,问题日积月累,导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凯恩斯主义的终结”。 滞胀的原因: 第一种是美国凯恩斯学派的看法:一系列的外部冲击。 首先,世界农业发生歉收,前苏联和亚洲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家产品的出口急剧扩大,国内食品供给减少,造成国内食品价格在1973~1974年间上升了35%。 其次,世界范围内某战略原材料的短缺进一步加剧,导致美国原材料价格上升。 再次,1971~1973年发生了美元贬值,使美国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才能购买到同样数量的外国商品,从而造成进口品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