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
贺 词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祖国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婺州窑文化与养生论坛今天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国古陶瓷学会表示祝贺!
首先要说明,我对婺州窑研究甚少。承蒙武义县政府和同道们的厚爱,诚情邀请我参加“婺州窑文化与养生高峰论坛”,我感到十分荣幸,非常高兴,这是一次学习、了解婺州窑文化的极好机会。
婺州窑瓷器可以说是我们金华人、武义人继金华火腿的又一张名片。婺州窑不仅在浙江青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亦有一定的影响。婺州窑烧造历史长,产量大,品种多,尤其是首创化妆土工艺,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早在公元九世纪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就将婺州窑烧制的茶具名列前茅(第三,仅次于越窑、鼎州窑)。宋代婺州窑烧造的“珠光青瓷”曾远销日本、东南亚诸国。今天,武义人民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又以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精神,进一步研究与弘扬繁荣窑州窑文化,此举值得学习,值得赞扬!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武义人民平安富强!
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2010年11月10日于武义
继 承 与 创 新
——浅说婺州窑
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张 浦 生
李政道博士曾说过,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四大发明之外,又一伟大创造发明。故尔,西方人称中国为“瓷之国”。中华瓷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博大精深,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母亲瓷”。浙江是中国青瓷的故乡。浙江有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等。
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一带的婺州窑是我国古代南方的一个历史名窑。它烧造时间久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烧出原始青瓷,东汉中晚期又成功产出了成熟的青瓷,至西晋发明了化妆土工艺,唐代创烧乳浊釉,一直延续到宋元,于明代逐渐衰落,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历史名窑——婺州窑体系。婺州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黑釉、褐釉、花釉、乳浊釉和彩绘瓷;器型上以盘、碗、瓶、缸一类实用器具居多。婺州窑的堆塑装饰艺术形象生动,造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创烧的乳浊釉瓷,釉中有奶白色的星星点点,在釉层中还出现开裂现象,这是它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引人入胜。
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婺州窑是我国宋元时期对外出口外销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宋代“珠光青瓷”远销出口日本、东南亚诸国。元代铁店窑仿钧瓷远销海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韩国新安海海底沉船中曾发现过一百余件乳浊釉花盒、三足洗等,使人耳目一新。
今天,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之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薪火相传,不断创新,名品精品层出不穷,为中国瓷器增添光彩,让中国瓷器文化发扬光大。
最后,我有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进一步促进国家文物部门与民间收藏组织和企业的通力协作,做好婺州窑历史文化的宣传保护与研究工作。昨天,我在青年学者雷国强先生的陪同之下,实地考察了婺州窑中心窑场,武义抱弄口窑址,所见婺州宋元窑址及其残器与窑具的堆积层高达五、六米,场面弘大,令人震撼。这就是婺州窑曾经辉煌的历史明证,这些历史的遗存和窑址需要进行原生态的保护。
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创造条件向省文物局申请,对武义婺州窑中心窑场(抱弄口龙窑群)窑址进行一次科学发掘。事后,并将发掘现场进行原地保护,建立婺州窑古窑址博物馆,整理瓷片、窑具,布置展示,扩大宣传,并将其纳入武义温泉和国家历史民俗文化名村郭洞旅游一体规划之中拓展。
2、武义是婺州窑主产地,有众多的窑址,具有建立婺州窑专题博物馆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希望武义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能充分考虑和充分利用好婺州窑这一历史品牌优势,做好规划、突出主题。并在新馆内开设婺州窑瓷片标本室,向前来观赏和研究婺州窑瓷器的参现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条件。
3、婺州窑开发与研究,相对于浙江其它历史名窑而言,目前已落后了许多。希望地方政府能整合人才资源,扩大与充实婺州窑研究的力量,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婺州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早日使婺州窑这一历史名窑焕发青春,重燃历史的辉煌创造有利的条件,增添一份力量。
千古风流婺州窑
浙江省收藏协会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 林华东
昨天一到金华武义,马上就使我联想到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诗中的十四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