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地质环境背景与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2.1 中国地质环境背景概述
一、地球的演化
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约46亿年,根据地壳运动的特征、岩层结构、生物演变可以将其发展演化过程分为太古、元古、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不同阶段,其中太古与元古合称为前古生代,又称隐生宙,而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合称为显生宙。
前古生代,又叫前寒武纪,约距今405.43亿年
前古生代是指自地壳形成至古生代开始的一段地质时期,延续约34亿年,是地球地质历史上第一个阶段,约占地质历史85%的时间,大致以25亿年前为界,分为太古与元古两个阶段。
太古时(4025亿年),地壳处于早期阶段,地壳薄弱,为脆弱的玄武岩圈,地壳运动极频繁,火山活动也极强烈。当时全球几乎都是浅海洋,有分散的孤立的岛屿式小陆块。后经过多次的强烈构造运动,至太古末,形成了最初的较稳定的基底地块称之为陆核,陆核的形成标志着地壳构造发展的第一阶段的结束。太古宙大约经历了十几亿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出现了水圈和气圈,和诞生了低级的生命。主要表现在:缺氧的气圈及水体;薄弱的地壳频繁的岩浆活动;岩石变质很深;海洋占绝对优势;陆核形成;原始生命萌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32亿年前的超微化石—古杆菌和巴贝通球藻。 元古时(255.43亿年)从缺氧气圈到贫氧气圈,由于藻类植物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CO2,放出O2,使气圈和水体从缺氧发展到含有较多氧的状态。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太古宙已出现菌类和蓝绿藻类,到元古宙得到进一步发展。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古元古地层和中、新元古地层有很又可以分为早古生代(距今5.434.1亿年)与晚古生代(4.12.5亿年)。
早古生代形成的地层叫下古生界。它划分为三个纪,即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43亿年(另一种意见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4.9亿年前。志留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1879年,英国C.拉普沃思将上述二人命名的寒武系和志留系的重复部分划分出来,称奥陶系(O),取名于英国威尔士地区的古民族名称(Ordovices)。形成奥陶系的时代为奥陶纪,约开始于4.9亿年至4.38亿年前。
从整体看来,早古生代仍然是海洋占优势的时代。从早寒武纪开始,世界各地开始了广泛的海侵,至奥陶纪时海侵规模最大。奥陶纪以后,各地广泛发生海退,尤其至志留纪末,由于各板块之间的移动靠拢碰撞,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强烈的构造运动称加里东运动,陆地面积扩大,陆表浅海面积减小。由于西北欧和北美东北部加里东褶皱带的形成,使北美古陆与欧洲古陆相连,导致了古大西洋的关闭。
2500多种,除脊椎动物外,几乎所有门类都有了。其中最多的是节肢动物中的三叶虫,其数量占生物分类总数的6070%,故寒武纪又称“三叶虫时代”;其次为腕足类动物,约占2030%;其他无脊椎动物占1015%,包括海绵动物、古杯动物、腔肠动物(如珊瑚)、软体动物(如头足类)、环节动物、牙形石、棘皮动物、晚古生代划分为三个纪,即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泥盆纪距今4.13.54亿年,该名来源于英国南部的德文郡(Devon),1839年A.塞奇威克和R.I.莫企逊命名,(De-von日译泥盆,我国沿用)。石炭纪距今3.542.90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石炭系(C),石炭纪是因其地层中含煤而得名。二叠纪(P)是古生代最后一个纪,距今2.902.50亿年。
中生代距今2.500.65亿年,划分为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纪(T)距今2.502.08亿年。侏罗纪(J)距今2.081.35亿年,白垩纪(K)距今1.350.65亿年。
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其已经历的时间仅相当古生代的一个纪。新生代包括古近纪(6500~2330万年)、新近纪(2330~260万年)及第四纪(260万年以来)。
古近纪(又称早第三纪,E)初,现今的喜马拉雅及环地中海周围地带仍有海侵,沉积了海相地层。始新世末,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亚洲板块俯冲碰撞,喜马拉雅地区受到强烈挤压上升,形成了现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山系,并且由于两大板块的推撞,地壳岩层互相叠置,形成了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在地中海周围地区,由于非洲板块向欧洲南部靠拢碰撞,形成了分列地中海南北两侧的高峻山脉,如南欧的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现在的地中海、黑海、里海均是海槽封闭后的残留水域。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称喜马拉雅运动(或称新阿尔卑斯运动)。新生代地壳演化的总特点是:地中海-喜马拉雅海槽最后封闭,形成强烈而高耸的褶皱带;大西洋和印度洋继续扩张;环太平洋海槽不断褶皱隆起,洋区日益缩小;各大陆相对漂移或靠拢,逐渐形成东半球大陆和西半球大陆以及现代的全球海陆分布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