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㈠政府行为自我扩张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引发政府扩张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外部不经济的消除者和收入及财富的再分配者,这几方面职能的行使都导致政府扩张。 第二,国家机关和利益团体的存在及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导致政府扩张。 第三,财政幻觉也导致政府扩张。 * 政府规模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不论是官僚个人还是整个官僚机构,都天生地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官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导致政府规模的扩张体现在: 首先,政府通过隐瞒真实成本来追求预算的最大化,而正规的政府预算又鼓励政府浪费金钱。 其次,官僚追求权力的扩张,让权力延伸到所能到达的每一角落。 再次,帕金森定律揭示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两大动力。“其一是,当官的人需要补充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其二是,当官的人彼此之间是会制造出工作来做的。” * 利益集团的压力也导致政府规模增长,官僚机构、利益集团和立法机构的“铁三角”关系导致政府扩张。 在预算过程中,发生以立法机构为一方和以官僚机构为另一方的关于预算的讨价还价——官僚们总是要从立法机构中获得更多的预算收入; 而在官僚背后的是各种特殊的利益集团,它们是各种官僚机构的服务对象,希望官僚机构争取更多的预算收入,以获得各种好处。 而立法官员不是中立的,他们是在各种利益集团的支持或赞助下当选的,当选后也必须为充当赞助者的特殊利益集团服务。正是这种“铁三角”的作用,使得政府预算总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 第三,财政幻觉也导致政府扩张。 课税中的财政幻觉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的: ①实际上用来生产或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总额与个人在这个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之间的联系对纳税人来说也许是模糊的。 ②把纳税义务同纳税人可能认为“有利的”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联系起来的支付制度。 ③对在发生值得纪念的事情或愉快事情时所提供的名义服务所收取的直接费用。 ④统治阶级会利用公众对社会问题态度的变化来作为课税的基础。 ⑤统治阶级为了使人们普遍接受某种税,往往会以如果这种税不被批准而可能出现的最可怕后果来威胁纳税人。 ⑥如果可以分解一个人的总纳税负担,使他面对无数小税而不是若干大税,就会产生幻觉。 ⑦在个人不能实际了解谁最后支付的情况下课税,即在不知道税收归宿的情况下课税。 * ⒈考察政府规模的数量指标 ⑴公务人员的数量。政府规模与公务人员的数量成正比,即政府工作人员数量越多,政府规模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一般采用政府工作人员占社会总人口的百分比或者占就业人口的百分比来比较政府规模。 ⑵政府机构的数量。政府机构的数量也是与一国政府规模大小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政府内部所设的机构越多,政府相应的规模也就越大 ⑶财政支出的数量。财政支出数量,尤其是财政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如今西方国家衡量政府规模最常用的标准之一。一般认为,政府总支出越多,政府规模就越大;政府总支出越小,政府规模也就越小。 ⑷公务指标。即政府日常活动所处理的公务数量。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审批的企业营业执照的数量。 * 政府规模的合理标准与有效控制 ⒉考察政府规模的规范指标 ⑴从市场和社会的角度。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研究表明,政府在对经济干预时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与不足,在市场能发挥高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政府就不要介入;政府干预的目的应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而不是去替代市场;等等。 ⑵政府的规模大小与政府本身的能力密切相联。一般认为,政府的能力越大,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相应地,边际收益也就大于边际成本,而此时,政府的规模也就可以增大。 ⒊如何控制政府规模 ⑴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数量,节约开支,尤其是行政费用开支。 ⑵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把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事权确定下来,发挥其有限的效能作用。 ⑶在官僚机构中引入竞争因素,打破劳务供给垄断与生产成本信息垄断等。 * 专栏4—1 北京酒仙桥危改拆迁——一次“公共选择”实验 资料来源:《汪丁丁:公共选择的微妙之处》,见新浪网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本章小结 1.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2.所谓政治均衡,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在人们之间的分配所达成的协议。 3.由于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形和多峰形之别,多数规则下所取得的政治均衡,有时并不是唯一的。 4.互投赞成票是在投票者之间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或提案所进行的投票交易。 5.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各有其特点。 公共经济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高考人民版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演进与强化直到顶峰幻灯片.ppt
- 2014高考人民版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6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幻灯片.ppt
- 2014高考数学(文)二轮专题突破课件(浙江专版)第1部分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和最值问题幻灯片.ppt
- 2014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四:分配公平_收入倍增幻灯片.ppt
- 201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幻灯片.ppt
- 2014届第一轮复习资料3.4.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节大发展大繁荣幻灯片.ppt
- 2014届高三人教版政治总复习课件 第14讲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幻灯片.ppt
-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_投资理财的选择(新人教必修1)幻灯片.ppt
- 2014免疫学进展1幻灯片.ppt
- 2014年《步步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 第2讲 电路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人教版)幻灯片.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