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 甫 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情怀。中唐诗有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出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出现了有相近理论主张的不同的诗歌流派。在盛唐的艺术高峰前,中唐诗人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领域的巨大努力。诗圣杜甫就是衔接从盛唐到中唐这一巨大转变的伟大诗人。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代都有人出仕,杜甫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其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很骄傲地宣称:“诗是吾家事” )。但其父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家庭已呈衰落之象。显赫的家世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终其一生很少有出世的念头,追求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共同构成了杜甫的人生轨道。 A、少年漫游时期: 杜甫早慧,据称七岁便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二十岁后,过着十余年漫游的生活。他到吴越一带,饱览江南景物和文化。二十四岁时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又浪游齐赵,度过一段狂放的生活:“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三十三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于洛阳,又在梁宋一带漫游。李白当时已名震天下,他的风度才华,深为杜甫倾慕。 B、中年求仕时期: 三十五岁时,来到长安求官。开始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后父亲去世,生活因此艰困,他不得不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希望得到引荐。此外还多次向玄宗皇帝献赋,如《三大礼赋》。经过种种努力才在天宝十四载获得参军这样一个卑官,此时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此时杜甫透过个人的不幸看到了国家人民的不幸。在他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尖锐地指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C、战乱流离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只身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从八品),这是杜甫仅有的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就因上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在乾元二年弃官入蜀。此时国家震荡,王朝倾危,人民死亡,杜甫本人生活也充满艰危,而他的诗歌创作却因此达到了颠峰状态。 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 D、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入蜀后,居成都 “浣花草堂” ,在故交严武的推荐下,杜甫担任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最初他闲居草堂,生活比较安逸,所写诗篇显出清新闲淡的韵致。但好景不长,不久好友去世,蜀中大乱,杜甫生活失去凭依,带着全家老小,乘小船流浪逃难, “漂泊西南天地间” 。先后暂居云安、夔州,在湖北、湖南一带水路漂泊。大历五年,客死于耒阳的一条孤舟之上,时年五十九岁,结束了艰难凄凉、流离漂泊的一生。 此时他达到第二次创作高峰,律诗创作炉火纯青,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 杜甫的思想: 出生于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经历过开天盛世和安史之乱,时代的动荡将他卷入社会底层。他以盛唐人的眼光胸怀,把握着时代脉搏,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直承先秦儒家思想,集中体现文化传统的重要品质:仁民爱物,忧国忧民。其突出的个性特征是对人生信仰、政治理想的执着,始终保持正视现实的热情和勇气。 二、 杜甫的古体诗和律诗 杜甫于诗,各体兼擅。特别是他的古体诗和律诗,达到超一流的水平。 1、杜甫多用古体诗写时事,因古体诗体制灵活,便于叙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A、长篇古体: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于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B、短篇古体: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