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采收率(EOR)(Enhanced Oil Recovery) 原油采收率(Oil Recovery)是指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油藏累计采出的油量占油藏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从理论上来说,采收率取决于驱油效率(ED)和波及效率(Ev)。 采收率的定义式为: 式中: ED ——驱油效率,又称微观驱替效率,它是指 注入流体波及区域内,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比值; EV——波及效率,又称扫油效率或宏观驱替效率,它是指注入流体及波区域的体积与油藏总体积的比值。 作为第三次采油过程的三次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其他流体,采用物理、化学、热量、生物等方法改变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提高水驱后油藏采收率。化学驱、气体混相驱、热法采油和微生物采油等都是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 ,简称EOR)的方法。 一般来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一次采油的采收率低于15%,二次采油的采收率稍高,可达到45%。而三次采油,即提高原油采收率后,原油采收率可达50%~90%。 采收率提高幅度的大小取决于采用的方法、油藏条件以及当时的技术经演状况等许多因素。 三次采油的目标:剩余油,残余油。 提高采收率方法分类 相关概念介绍 剩余油:注入流体未波及到的区域所剩下的原油。 宏观上连续分布。 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未被驱走的原油,分布上不 连续。 波及效率 (Ev) :是指注人流体波及的体积与油藏体积的比值,它是面积波及系数(EVA)与垂向波及系数(EVV)的乘积。也叫扫油效率或宏观驱替效率。 驱油效率(ED):又称微观驱营效率,其定义为注入流体波及区域内,采出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比值。 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流度比、原油粘度、油水界面张力、井网、油藏非均质性、油水界面张力、油藏岩石孔隙结构等。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采收率,如油藏地质参数(油藏大小、断块复杂性、沉积相等)、技术水平,以及石油价格等一系列因素。 影响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的因素是制约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1)渗透率非均质性 不同渗透率层的注入水推进速度不同,导致油层水淹不均匀,各层渗透率相差太大会造成单层突进,造成水淹厚度小,波及效率低。 即使渗透率相同,孔隙结构也可能不同,在微观上仍可能是不均质的。颗粒愈均匀,岩石的微观结构愈好,孔隙大小更趋一致驱油效率更高。 所以,油藏岩石渗透率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对水驱油的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有很大影响。 (2)原油粘度: 水驱油过程中,油和水的粘度差也是影响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油水粘度比越大,无水采收率就越低,油水粘度比对非均质油藏的影响尤为明显。纵向上的流度比相差越大,注入水越难扩展,驱油效果越差,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越显著。 (3) 流度比 流度比对面积波及效率的影响很大,而且面积波及效率随流度比增加而降低。因此,当驱替相与被驱替相流度比小于1时,定义为有利流度比;反之,当驱替相与被驱替相流度比大于时,定义为不利流度比。 一般来说,地下原油的粘度大于地下水粘度,而且油相渗透率(Ko)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而减少,相反,水相渗透率(Kw)随含水饱和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在油藏注水后Kw上升,Ko下降。由流度比定义可知,水驱油流度比大于1,而且随着注水时间增加,水驱油流度比越来越大,波及效率随之降低。 (4)井网 注采井的井网布署方式有很多,规则井网有四点、五点、七点和九点井网。如果油藏较小,油藏形状不规则,而且断层较多,井网就不会是 规则的。不同的井网模式导致不同的波及效率。 二、气体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是利用注入气体能与原油达到混相的特性,消除他们之间的界面张力,从而驱替出油藏中的残余油。驱油效率接近100%,与流度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可使原油采收率达到95%。因此,气体混相驱已成为仅次于热力采油方法的,处于商业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气体混相驱的注人气体有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烃类气体有干气(Dry Gas)、富气(Enriched Gas)和液化石油气(LPG)等,非烃类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和烟道气。按混相机理,气体混相驱又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如LPG段塞驱)和多次接触混相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器人机械工程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 2024苏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统计与概率”领域编修说明.docx VIP
- 净化系统的设计讲义.ppt
- 麦格米特artsen pm cm系列智能焊机用户手册sm megmeet1.pdf
- 压力容器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压力容器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单位〕.pdf VIP
- 2023年华为公司招聘职位要求.pdf
- GB-粉尘爆炸泄压规范.pdf
- 茶园节水灌溉技术方案.pptx
- 医院分期建设实施要点分享---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为例(分享版).pdf VIP
-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静脉用药质量管理与风险防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