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运河的形成
中国大运河的形成、发展与繁荣
程玉海
[摘要]?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是一个既熟悉又神秘的话题。因为,我国大多数人至少从小学起都知道大运河,以及一些关于运河的故事。而在沿运各地的宣传中,又着重介绍本段运河、传说和掌故,人们又从这里似乎全面掌握了运河。但认真探究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熟悉”或多或少都在运河的形成、运河概念的使用、本段运河与全流域等方面存在误解,甚至张冠李戴,与运河文化研究的严肃性与科学性相距甚远。为此,本文就中国大运河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以及与运河文化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等基础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与中国大运河
如果把邗沟的开挖作为中国运河起点的话,那么它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了,但把它称为“运河”却至少晚了千余年。在二十四史中,“运河”这一概念的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欧阳修编撰《新唐书》中,即“开成二年夏旱扬州运河竭”。[1]在此前,它没有统一的“运河”之称,运河的各段,都是用“沟”、“渠”、“水”等来命名的。用“大运河”统称运河各段,最早也出现于北宋年间,《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五》有“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2]此后,虽然各段的名称,如通济渠、永济渠、通惠渠、会通河等概念仍广泛使用,但宋史、明史、清史中对“运河”某段或统称,已经常使用“运河”和“大运河”的概念了。如清张伯行《河渠之属·居济一得·卷一》“大运河水小而马场湖水亦小”。[3]清齐召南《河渠之属·水运提纲·卷七》“大运河西岸即宝应高邮二湖东岸”。[4]正如《辞海》所释“宋代始有运河之称,元明以来渐成通称”。[1](P718)
究竟何时把“大运河”冠以“京杭大运河”,现尚未考据清楚。白寿彝先生1937年所著的《中国交通史》,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史稿》,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等著作中,均未使用“京杭大运河”,而是用“大运河”统称“运河”,或直接使用“运河”进行表述。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纲要》一书中,虽有忽必烈修通了从杭州直达大都的大运河一说,但这句话并不能等同于“京杭大运河”概念。1997年,白寿彝先生为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书,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概念。指出元代“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以替代隋唐以来那条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旧运河”,并使用“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与整治”113册P867)但这里只是以京杭大运河表述元代后的大运河,对元以前运河的表述中,并无“京杭”两字。我国现代权威辞书《辞源》中竟没有“京杭大运河”条目,《辞海》修订版虽增列了“京杭运河”一词,但没有对这一概念的来源进行考究,仅解释为“京杭运河即大运河,简称运河”[5](P1174)。可见,“京杭大运河”这一概念,出现和使用的时间不会太早。现代历史著作使用这一概念,也明确把它限定在元代以后的中国大运河的范围里。所以辞海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今天看来,由于概念使用上的不同,人们往往对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河道走向,本区运河意义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误解,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把京杭大运河等同于中国大运河。而实际上,元代后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的阶段,仅是中国大运河2500多年历史的一个部分。其实早在它之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或以洛阳、或以开封为中心,南到湖广和南海;东南到宁波和东海;北至北京、甚至辽东;东以淮河下游为东端,西到长安和咸阳的中国大运河体系。如果从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概念出发,还可以理解为近乎于以中原为中心的“大十字形”。所以京杭大运河不等于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概念,无法包容中国大运河的内涵。
今天,在许多人心目中和表述中,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又把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等同起来,甚至同隋炀帝联系起来,这就又造成了一系列认识上的混乱。应承认隋代,特别是隋炀帝时期,是中国运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规模开挖、修缮、疏浚大运河的时期,也是大运河航运繁荣的一个时期。但当时的“京”是长安,洛阳只是被称为“东都”,运河在黄河以北到今天北京的河段,也和“京”毫无关系。所以把京杭大运河和隋代运河联系起来也是不合适的。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综合》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 【师说】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习题.doc
- 【销售技巧】短信的妙用.doc
- 一上8《小书包》教案.doc
- 一中苏红军《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 一下语连词成句(汇编).doc
- 一体化地埋设备污泥调试方案.doc
-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OLSE估计回归方程.docx
-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doc
- 一次回归正交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二次回归旋转设计.doc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