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 品味文章题目
【学习目标】
理解记叙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和中心,理解标题的含义。
【考情分析】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品味分析文章的题目,可以锻炼同学们全面把握文章的能力。此类试题是初中语文试题的常见试题。
【基础知识轻松学】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以叙事和记人为主。
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打开文章的窗口。其类型多样,有双关式、疑问式、线索式、内容式、中心式等。
精讲: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文本的内容。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读者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文本的印象,因此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标题的内容看,可以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如《秋天的怀念》;可以交代主要事件,如《散步》;可以引用文中人物作标题,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用某种线索式的事物,如《羚羊木雕》;可以借物写人,如《白杨礼赞》;还可以用人物语言表现文章中心,如《一个都不能少》,等等。
【重难疑点轻松破】
分析标题的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是记叙文最为常见的整体感知类考点,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以标题为抓
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与中心。这类考点命题主要是简答题。常见的问题有:标题有什么作用?这篇文章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等。
飘向天堂的琴声
①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我交补课费。”他一再央求。就这样,每周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他拉得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的天际。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住琴杆,双肩拉动,既而,我听到嘤嘤的啜泣。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我太想老伴了!我天天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
④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飘向天堂的琴声的理解。84名乘客的生死表决
牧徐徐
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且无比真实的故事。
⑵1990年5月26日早上6点10分,型号为BAC-1-1的英航5390班机和往常一样,从伯明翰机场准时起飞,它的目的地是西班牙马拉加机场。机长是拥有21年飞行驾驶经验的西蒙,副驾驶员则是刚来5390上班的阿拉史泰尔,除此之外,飞机上还有一名乘务长和3名空姐,以及84名乘客。
⑶飞机起飞13分钟后,到达1.3万米的高空处,机长西蒙将飞机调到自动驾驶状态,然后起身想去弄杯饮料,可就在他刚站起来的那一刹那,只听见“嘭”的一声,西蒙左侧的挡风玻璃猛地一下被炸开了!之后,舱内舱外巨大的气压差将西蒙吸出了机舱外。万幸的是,在被吸出机舱的过程中,西蒙本能地用一只脚死死地勾住了驾驶室里的一把椅子,然后又被随即赶来的乘务长和两名空姐死死拽住,这才没有被完全甩出去。
⑷挡风玻璃一碎,舱外冰冷刺骨的狂风便以时速390公里朝舱内灌,飞机内的3个警报器都不停地响,并且和空管中心失去了联系。80多名乘客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飞机开始快速朝下降落。
⑸作为大副,还对BAC-1-1不太熟悉的阿拉史泰尔,只好临危受命,靠着直觉和以前的经验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