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翻译理论入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理论入门 这一学期我选修了翻译理论入门这门课,虽然只有13周的课,但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李老师上课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了许多对中国翻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同时李老师还给了我们讲课的机会,我们同学之间共同查资料,合作学习,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锻炼了讲课能力,我也从其他同学的讲课中借鉴了许多好的地方。只可惜这是大学的最后一学期了,我相信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东西会让我受益终生。 翻译 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闻名的传承交流和发展过程中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季羡林大师说:“倘若拿河流来做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保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永达矣!”德莱尔和伍兹沃斯曾从九个方面高度地评价了翻译和翻译家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字母的发明、民族语言的形成、民族文学的发展、知识的传播、权力的掌控、宗教的流传、文化价值的影响、辞典的编撰和历史的塑造,无一不得益于翻译。漫长的中国翻译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新中国翻译时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翻译家,特别是20世纪这一百年来,这些翻译大家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构成了一部辉煌的中国翻译思想史。 在这门课上,我学习了支谦,道安,鸠摩罗什,玄奘等佛经思想翻译家,他们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佛经翻译事业从最早的重直译(后汉安清的“贵本不失”,支谶的“弃文存质”,后秦道安的“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到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的重意译(“曲从方言,趣不乖本”),再到隋代的彦琮又倾向于直译(“宁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最后到唐朝时期的玄奘创出的“新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 之后我们有学习了近代西学翻译思想,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在这个时代里。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变,推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命运。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部翻天覆地的壮丽史诗。梁启超,严复等就是维新时代产生的巨人,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就是“五四“时代产生的巨人,傅雷,钱钟书等就是新中国新时代产生的巨人,等等。他们的精辟理论和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作为巨人的品格、巨人的融会贯通各种文化知识体系的能力及其思维方式。 这些20世纪百年历史造就出来的杰出的翻译宗师们,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背负着人民和时代富裕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人类的文明,从事着艰苦卓绝的翻译大业,他们一生的杰出的翻译业绩和光辉的翻译思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从就中国到新中国,从近、现代到当代翻译思想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所有这些优秀的翻译家中,鲁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做以总结。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几乎用大半生的精力从事翻译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借外国的火,来照明中国的黑夜,他是光明的引路人;鲁迅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如柱擎天,建树了丰功伟绩,是中国译论的奠基人,也是傲然屹立于世界译坛的一面光辉旗帜。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樟寿,字豫才,学名周树人。“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鲁迅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他自幼接受传统封建文化教育。少年时代的他,出入经史,广涉诗文,旁及杂览,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积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1898年,18岁的鲁迅,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1902年,他 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鲁迅的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臻于完善的过程。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代表着“

文档评论(0)

rKSIaVVUZ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