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版本/修改:C/0
前 言
雨季时因入厂燃煤及煤场燃煤水分大,上煤过程中易发生设备严重堵煤等故障,影响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威胁锅炉的安全运行,为了确保雨季期间入炉燃煤的供应,特制定本措施。
技术措施起草人: 杨明秀
审 核: 张金成
批 准:张学锋
本措施于2010年11月01日首次发布。
本措施的版本及修改状态:C/0
输煤专业雨季确保供煤安全措施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国电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四台机组。
技术措施内容:
1)、输煤当班班长要根据天气变化提前了解各煤源点的存煤情况;
2)、及时联系燃场管理部存放煤泥少的原煤并联系煤场推煤机将存煤及时推进汽车沟和火车沟,使汽车沟及火车沟的煤存满;
3)、夜班下班前要联系推煤机在火车沟、汽车沟西侧做好防洪坝,以免发生水淹地沟事故;
4)、暴雨期间煤源点要尽量选择煤泥少、不易造成煤仓蓬煤或落煤管堵塞的煤源点,必要时及时汇报部门协调解决;
5)、运行期间要根据煤的干湿程度判断是否投入输煤系统的喷水降尘设备;
6)、因暴雨时间较长,造成汽车沟和火车沟内的存煤不够时,运行班长要提前联系煤场管理部转运水份小、煤泥少的原煤或使用小煤场,在使用小煤场前,如湿层太厚,应联系推煤机将煤场表层湿煤推掉后,方可使用斗轮机取煤,防止中断煤仓供煤;
7)、运行班长、程控值班员要不间断地联系就地煤仓值班员检查入炉煤的干湿程度,并及时将煤仓煤位及是否蓬仓汇报值长;
8)、程控值班员要及时通过就地值班员掌握煤湿程度,严禁将大量煤泥、湿煤上入A、B仓,以防发生蓬煤造成给煤机断煤;
9)、输煤系统汽车沟、火车沟应在大雨来临之前做好围堰,并做好排污设备的试转工作,保持排污泵的正常运行。
10)、在连续大雨期间,运行各班组要不间断地观察雨水调节池和煤水处理间水位,发现水位即将超限应及时投入清水泵运行,避免因水位过高溢出流入运煤道路和火车卸煤沟。
11)、雨天运行期间,各班组要重点监护各转运站落煤管下煤情况,避免因煤湿造成头部发生堵煤。
12)、注意屋宇的漏雨情况,各配电室、栈桥内MCC柜、配电柜、热控端子箱、测量元件等应做好进水的事故预想,并联系备好塑料布及时遮盖,防止雨水漏到带电设备上造成设备故障和电气设备短路。
13)、夜间应备足照明器材、通讯器材、雨衣、雨靴、铁锹等器材。
14)、做好防雷工作,巡检设备时注意与电气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要靠近防雷设备如:避雷器、避雷针、高大建筑物的接地线。
15)、应尽量避免雨天户外电气操作,不能避免时应尽可能采用远方操作,就地操作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正确使用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受潮的电气安全工器具严禁使用。
16)、应注意保持煤质稳定,及时联系煤场管部注意调整煤质,并及时与值长的联系,尽量避免煤仓发生蓬煤造成给煤机断煤现象。
备注
附录:文件修改记录
编号:GDNSPC.5.20.YXRY01.01.2010 流水号:
文件条款 修改内容 修改时间 修改人 审核
生产调度管理标准 Q/GDNSPC 204.21.01—2005
技术措施名称 GDNSPC.5.20.YXRY01.01.2010
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