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莱州一中
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政 治 试 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为非选择题,直接答在试卷上。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而我国却不到1%。这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2.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这表明 ( )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3.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知识体系等的作用在上升,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A.促进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B.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C.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5.某中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丰富人文内涵。该校之所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因为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环境影响自然环境
6.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现在我们也强调在工作上也要有忧患意识。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C.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D.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7.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盘点2009年春晚,随着“有还是没有”在大街小巷的流传,小沈阳成为最受关注的演员之一。回答8~9题。
8.有人认为,在明星可以制造的年代,小沈阳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代表。这说明( )
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
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
C.流行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建设需要
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
9.优秀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又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这说明文化素养 ( )
A.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培养出来
B.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10.青藏铁路的开通,近年来更多的人走进了西藏,人们从各种新的角度、采用不同风格来描绘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代表作品有《尘埃落定》、《藏地密码》等。这说明( )
A.书籍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B.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C.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11.下列说法中,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边坡与结构体雷达监测技术要求》.pdf VIP
-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100道 .pdf VIP
- kebf5变频器伺服使用使用说明书f5m.doc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服务标响应速度方案.docx VIP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砌筑井抹灰工程方案(3篇).docx VIP
- 2019通信中级传输与接入(有线)宝典.pdf VIP
文档评论(0)